标签:
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体育评论体育 |
分类: 体育乱砍 |
国际乒联有关“海外兵团”的限令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各方说法不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争议的背后,其真相却是相关各方的一次利益博弈。
国际乒联推出限令的初衷可谓冠冕堂皇,据说这样就可以避免世界大赛中经常出现华裔选手“内战”的局面,从而提高比赛的对抗性和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那些过分依赖“海外兵团”的球队多发展本土选手,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普及。限令还对老资格的“海外兵团”留了情面,体现出了法不究过往这一人性底线。不过,这些闪光点似乎都难掩该限令在方法上的简单和粗暴。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之所以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这项运动的组织推广方,国际乒联自然难辞其咎。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大发展,这些年造就了许多过剩的高水平选手,他们中许多人成为“海外兵团”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有些人出国打球甚至是出于一种求职和谋生的本能需要。如今国际乒联一纸禁令,就把乒乓球运动发展不平衡的责任全部转嫁到这些为乒乓球运动付出全部青春的选手身上,这实在有点残酷。
况且,限令推出后究竟能否达到国际乒联所期待的那些效果,本身也还得打上问号。因为限令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华裔选手“内战”的局面,至于能否推动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则值得怀疑,从这一点来看,限令还有点自相矛盾,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海外兵团”正是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兵团”在这一方面甚至比国际乒联更称职。
如此看来,限令能够解决的不过是“视觉问题”,而不是实质问题,它至少要比当初的“11分制”和“大球政策”显得低能。
或许,惟一能对此作出解释的说法是,面对乒乓球运动在全球发展日益不平衡的难堪局面,国际乒联的确已经黔驴技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