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偷情如果成为职业,偷情者就会变为充满风尘气的性工作者一样,很多事情如果和职业化沾上边,往往就难免会丧失单纯,变得极度复杂起来。
中国足球就是最好的例子。1994年,中国足协推出首届职业化联赛,那时的甲A联赛从球员到球迷都是无比的纯粹,球员的激情和球迷的热情都缘起于最原始的冲动,所以比赛内容也堪称干净、纯粹。可是随着职业化的推进,甲A联赛眼看着就开始变味,假球、黑哨潜滋暗长,球员丑闻层出不穷,直到发展成中国足坛现在乌烟瘴气的局面。
而相对于以“大染缸”名号著称于世的中国足球来说,1995年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的中国篮球一直有如天使一般清纯。那时的男篮甲A联赛虽然关注度不高,但却少有负面新闻出现,完全称得上是健康联赛。而这一点,也曾一度成为不少篮球迷鄙视足球迷的最有力借口。就在去年挑起的“谁是中国第一运动?”大讨论中,一些篮球界人士还骄傲地宣称,CBA成立至今一直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没有大肆烧钱,赌球、黑哨传言也很少出现。我也曾天真地以为,中国篮球或许真的可以避免落入俗套,在职业化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纯粹。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有点幼稚,岁末年初的CBA赛场突然将中国篮球的正面形象击得粉碎,球迷因裁判判罚不公而闹事的新闻如禽流感一般从陕西传染到福建,又从福建传染到山东,前晚再传染到江苏。期间,一直颇有谦谦君子之风的名帅李春江居然还爆粗口,骂裁判。中国篮球的乱象由此丛生。
不可否认,中国篮球这几年的发展形势的确良好得有些惊人,姚明、易建联相继登陆NBA,更让中国篮球有了火爆的底气。而中国篮球的这种快速发展,也让还未做好足够心理准备的中国篮协有些手忙脚乱。CBA联赛之所以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乱象,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篮协的管理不力。治乱须用重典,现在早已不是篮协躺在“中国第一运动”的优势地位上睡大觉的时候了,要想挽救陷落风尘的中国篮球,中国篮协必须要祭出更加有力的管理重典,而这不是给几个赛区简单罚款几万块钱就能了难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