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从竞技体育到全民体育的“华丽转身”

(2008-08-16 18:09:11)
标签:

评赛观赛

体育

分类: Z先生看奥运

奥运会正在热闹精彩地进行着,中国运动员也发挥出了令人振奋的水平,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而在他们背后,则涌动着从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转型的热浪。

谈到奥运会,一些国外媒体会提到所谓中国“举国体制”办奥运的问题,甚至有人还表现出一丝畏惧感。这里面存在着对中国全民体育状况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转型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


日前,国际奥委会委员、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对香港体育的变化有一番感触。在他看来,“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对于体育刚刚起步的城市,竞技体育的大发展可以给全民体育做一个很好的示范,激发市民的自豪感,但对于社会政治经济都相当成熟的香港,竞技体育让位于更广泛的大众体育才是本质。”

霍先生的话,说出了一座城市的变化,而事实上,不仅香港,就是整个中国大陆,都在实现着“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的华丽转身”。这也是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真实状况。

这一时期的特点,首先是全球化和信息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展竞技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与国际接轨的功能。由于体育所具有的亲和力,对于文明体之间的沟通有着特别意义。不仅如此,这也是中国人走出去的一个契机。无论是刘翔在国际上掀起的翔旋风,还是姚明在美国拥有的大批美国粉丝,都代表了中国青年一代开放的心态,也表明体育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最佳纽带之一。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员走出去,还是国人源起对赛事的关注而更多认识外部世界,国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外部世界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中国文化,接触普通的中国人。这对于中国形象的日益清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的,市场化的进程,也伴随竞技体育的发展而改变着国人对体育的看法。在奥运期间,商场里的奥运气息和运动场上一样浓烈,奥运元素随处可见。在体育用品迎来销售高峰之际,“奥运”也在不知不觉中带动着一个新的体育用品消费热的升温,而真正的高峰很可能出现在未来几年。与此同时,国内运动品牌的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向外发展的动能也在逐步积聚。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氛围。

与此同时,市场化生活也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观念在发生深刻变革。这也正是一些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所感受到的:清晨下飞机,出租车开在北京的街头,就会看见很多人在晨练,街头也有各种体育设施,感觉得中国人特别有精神。而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已经不仅仅是标语,更成为观念,并衍生了全民健身的“冲动”。

而反过来,市场经济也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中国完全是政府在“操心”竞技体育,其实,热心竞技体育的,既有来自民间的爱好者群体,也有来自市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市场化操作方面,进步程度并不亚于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速度。


这种良性循环,是那些看点不看面的人所容易忽视的。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加上社会化的促动,体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而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也由此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从活色生香的上海“社区奥运”,到别具风采的浙江“乡村奥运”,从伊春市的风筝比赛,到洪泽湖水上运动会的趣味体育项目,都可见,体育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传承,只要能多创造一些机会,多一些运动空间,人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健身。而这也正是奥运给全民体育带来的长久激励。

转型时期需要宽容和耐心。无论是竞技体育向全民体育的精彩转身,还是世界的中国认识的日渐清晰、完整与理性,都需要时间,需要更多客观的宣传,当然也需要奥运会这样重要的契机,需要奥运精神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鼓舞。http://imgcach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