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大选:半决赛比决赛更具悬念!

(2008-03-05 20:05:04)
标签:

杂谈

奥巴马与希拉里的对决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在赢得关键的俄亥俄州与得克萨斯州初选后,希拉里再次与奥巴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并将悬念继续延后。

 

而在共和党一边,赢得党内初选的麦凯恩已经开始全身心地注意起民主党内的雌雄对决了。从现在的情势看,希拉里和奥巴马很有可能会僵持一段时间,这也引起了民主党内的忧虑,担心这样会缩短“决赛”的准备时间,同时可能会造成党内的分裂。

 

这种考虑不无道理,但却忽略了注意力经济的问题。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言,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社会里,注意力是一种财富——谁吸引的眼球越多,谁就越有价值。表现在选举中,就是人气和财力的凝聚。

 

甚至于,在一些媒体看来,这可能还是一次“半决赛”比“决赛”精彩和充满悬念的较量,由于民主党气势要胜于共和党,奥巴马与希拉里之间的胜者,将很有可能会最终入主白宫。

 

两人的比拼也确实势均力敌。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在艾奥瓦州初选之前,还是超级星期二之前,希拉里在全国民调中都曾一度领先奥巴马10多个百分点,但在选战临近时,差距却大幅缩小,而奥巴马更是在实战中表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让希拉里阵营感到压力巨大。

 

而奥巴马也确实表现出十足的冲劲和号召力。由于在艾奥瓦州开了个好头,奥巴马人气直升,而他的亲和力,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的看好,使得他筹款非常成功,1月份筹款3000万美元力压希拉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收到捐款最多的时刻是他在新罕布什尔输给希拉里那天,这种逆转上扬的状态在选战是并不多见的,反映出民意对他的看好。

 

奥巴马显然也意识到民意的倾向。针对布什政府几年来积累的“负资产”,以及媒体和民意对布什政策及执政风格的不满,奥巴马在努力重演着肯尼迪在半个多世纪前刮起的魅力旋风。在多次演说中,奥巴马都在说着与肯尼迪相似的话,为使国家重新运转起来,充满活力,就需要新人去对付新问题和迎接新机遇。

 

事实也证明,由于布什总统的诸多国内外政策令人失望,选民一心求变,不仅支持民主党的人数急剧增多,而且对没为伊战投过票,代表着一种清新风尚的奥巴马看好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尽管希拉里在人脉、经验、党内支持等方面颇有优势,但奥巴马也越发表现出他从“黑马”到“白马”的潜质来。

 

由于伊战、移民政策之争使得美国民众在诸多国内外政策上分歧多多,客观上也为代表新生代和新形象的奥巴马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那就是凝聚人心,变革美国。而在竞选中,奥巴马也不忘将自己描绘成一个“大熔炉”造就的人,身上具有所有美国人的特点。不仅如此,奥巴马还表现出中低收入阶层的深刻了解和体谅,谦恭而亲民。

 

尽管民主党方面已经发出造成“分裂”的担心,但从竞选效果上看,奥巴马与希拉里的PK已在事实上吸引了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眼球,而这是四年前克里参选所难以做到的。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注意力有时也是政治资源,尤其是对奥巴马和希拉里这样具有个人魅力的人来说,几乎每一次公开亮相都是展现自我、提升影响力的机会。让克林顿都感到羡慕的是,日前在丹佛大学的一次演说中,蜂拥而至聆听奥巴马演说的人要远远多于克林顿。

 

事实上,无论是奥巴马还是民主党,都已从这番精彩和充满悬念的对决获益匪浅。奥巴马的人气飙升,以及筹款的异乎寻常的顺利,都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眼球效应”。而民主党赢得今年总统选举的底气,部分地源于布什政府尴尬的执政经历,也部分地源于这种对决在公众及媒体中所引起的注意和兴趣。

 

不仅如此,奥巴马还在无意中验证了一条重要的商业定律:有一种办法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那就是先注意顾客。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奥巴马的异军突起,有助于理解希拉里在3月4日的收获——你对选民的关心和理解,总会以某种方式反馈回来,而区别只是,奥巴马用心“倾听”的州多一些,希拉里投入精力的大州多一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民主党人将会继续强化他们的注意力优势,而这种积累,在最终的总统候选人对决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到那时,也许人们才会意识到,原来民主党在这场马拉松对决中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所谓的“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