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涂鸦摄影 |

八大胡同之一之石头巷北口。大年初一,时间已近中午,小巷里仍少有行人。

老街上一家京味饭馆门前。京味小吃卤煮火烧的摊子看起来已支起多时,但光顾者似乎并不多。瞧那小伙计一脸无奈的样子。注意到饭馆门旁那个紧急招工告示了吗?这种告示并非这一家饭馆的专利。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春节期间,北京大街小巷的大饭店小饭馆门前,这样的告示非常常见,为什么?外地打工者辛苦挣了一年钱,过年了,咋也得回家过个家吧。

老街坊出门采买,彼此见面,道个万福,要多愉快有多愉快。小摊子的主人却似乎没有这个心情。大过年的,还这么辛苦,图个啥呢?家里的人这时候在做什么?

很多次逛这条街,我特别注意到,这老街中国人不待见,老外可稀罕,他们来到北京,有事没事,就爱往这老胡同里钻。因为老外待见,精明的中国人就念起了生意经,这街上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挂着双语招牌的“洋店”。照片上这家,在这条街上算是规模较大的。生意怎么样不知道,但消费一定不低。这些店,顾客多是洋人,但逢佳节,红灯还是要挂的。

老街上的水果摊冷冷清清。此时摊主一定在想,这人都跑哪儿去了呢?

从地上残留的炮屑和烧黄的炮土可以想见,三十夜,这里曾是多么热闹。无怪这轿车车主把自己的爱车装扮成这样!爆竹声声是喜庆的,但炸坏了爱车,可是要银子来修的。

过年了,胡同里的祥子们把爱车也打扮起来了。但人稀啊,生意似乎并不好。

这是铁树斜街一幢旧式小洋楼的窗。过年了,咱房子小,和人家大门大户比不得,那就贴一对窗花喜庆一下吧。这里要特别注明一下,这窗就是前张照片远景里那幢小楼的窗。我所以要拍这小楼,是因为它现在虽然成了大杂院,里面杂住着七八家人,居住条件也极差,但历史却不寻常。为啥?那可是京剧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的故居。不过,胡同里有人看我拍,也有介绍说是谭派第二代传人谭小培的故居。此时,这房里的主人,有否因住了这京剧名角的故宅也京剧了呢?

铁树斜街西口是著名的厂甸。春节期间,厂甸一条街组织老北京民俗庙会。胡同里一群穿着戏服的男男女女与我们擦肩而过,想必是刚从庙会上演出归来吧?

铁树斜街76号。小院深深,一进又一进,一定住了不少人家。此时,尽管静静的,但那门眉上高挂的国旗,和小院深处那醒目的红福,一样透着喜庆。

过年了,胡同里的人多逛庙会去了,这家外来户却还在为生计忙碌着,尽管生意并不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