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心情日记 |
北京有个西山,西山脚下有个卧佛寺,卧佛寺深处有个樱桃沟,顺沟向里去,路旁遍是一棵棵野樱桃。赶春的时候进沟,遍沟开满樱桃花,别说多好看。炎热的夏日里,樱桃沟里走一走,那叫一个凉爽,别说多惬意。

樱桃沟里水杉林。
樱桃沟里有股泉,一年四季沽沽地往外冒,逆沟而入,那潺潺的泉水啊,就像顽皮的孩童,叮叮咚地在你身边跳个不停。这在一日燥似一日的北京城,可谓难得的人间仙境。也许正因为此,不知从何时起,北京城里退了休的老人们买个游园年票,有事没事,就爱一大早乘着公交车往这沟里扎。
大约十年前吧,某日与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事当街偶遇。寒暄没几句,老同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退了,隔天就和几个一起退下来的姐妹去樱桃沟。一趟下来,不但锻炼了腿脚,还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过了些日子,再见那老同事,老同事拎着几个塑料筒,很兴奋的样子。我好奇不已,问,这是干啥?老同事立刻便两眼放光地发出邀请,小郝,你们单位不是不坐班吗?和我们一起去吧,樱桃沟,背水。背水?樱桃沟里背水?我一下子有点儿懵。老同事见我发愣,忙解释,背泉水啊,去一趟背两筒,回来喝两天。小郝,我告诉你,这樱桃沟里的泉水,那可是天然矿泉。知道不?人家中央领导都喝这个!老同事这一说,提醒我了,咱北京城里有“矿泉”,因这“矿泉”还派生出个背水族。
其实,樱桃沟的泉,我是早见过的,小小的一两股水,从石头缝里冒出来,顺沟而下,窄窄的一条,深不过几公分,让人怎么都不能想象那能让多少人来天天背。可是,日复一日,这背水族却越来越壮大起来。
终天有一天,媒体里说这事儿了,因为众多背水者前往淘水,泉已渐枯,下游植被特别是珍稀物种水杉已严重缺水,生态受到破坏云云。几年后再去樱桃沟,樱桃沟变样了,昔日的野沟成了公园,为保护水源,公园管理部门不得不把背水族原来取水的地方封了。好奇中我问公园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说,由于背水族取水,水源不足,为保护沟里景观,不得不对水系进行改造,现在沟里的水都是循环水。这让人吃惊不小,也不无感慨。
在一个晴好的冬日,再次与家人沟中赏景,至沟深处,见几个人大包小包地往里背瓶子,就忍不住跟过去看。一个不大的水洼处,几个人正挤在一起取水。儿子见此景,来了精神,妈妈,我也想灌一瓶水喝。喝什么喝,别凑热闹!这水小树还得喝呢。我瞪儿子一眼,没好气地说。儿子看看我,知趣地闪了。取水者大概听见了我和儿子的对话,抬头看我一眼,又自顾自地取起水来,我站一边看头,终于忍不住对一位取水的老人说,听公园里的人说,这沟里的水不能喝,都是循环水……谁知还没等我说完,就接了话茬儿,听他们瞎说,循环水?那得多大成本,他们舍得嘛?!
得,本想我这里提个醒,老人的手会停下来,孰不知倒把自己整尴尬了。这水啊,取得?还是取不得?

这水呀,是滔不尽的?

这种工作,也是要配合进行滴。

这啥啥呀,咱没看见。

瞧这大瓶子小瓶子的。也是,家什少了,跑一次够喝几口呢?

满载而归。

瞧瞧,运输工具都用上了。

不止一个取水处。

脖子上的公园年票暗示着人们,对于这种取水,他们早已轻车熟路。
——2007年2月1日写于北京家中。照片拍于2007年1月,地点:北京樱桃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