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涂鸦摄影 |
老街东西走向,从这个桥头一分为二,从这里西去,是老街深处。
虽然刚清晨6点,勤快的卖棕人已开始摆摊了。
小铺面一个紧挨着一个。清晨,铺门打开,偶有一两个老人探出头来,让人联想该不是这家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吧?
从桥头向西,老街就这么长。
老街南侧。
老街上一个中医诊所。
下午,老街上的人也很少。
这两间铺面屋山上的马头墙显示出徽派建筑风格,比较有特点。从这里望向桥头处,让人不免顾虑,老街,这些老建筑,还能保留多久。
一位老人见我拍照,忙躲进家里。她左侧那个挂着蓝色牌扁的小铺面据说是春兰空调在该县城的销售部,真的吗?也不知生意怎么样。
这个两层的临街铺面在老街上很显眼,因为两层的铺面在老街上并不多。
由此想见当年它大概也算老街上一个风光的所在。
窗子虽然已破旧不堪,但从它的雕琢精致,让人联想这座老房子当年的气派。
站在桥上向南望,河道的影子仍然可见,但河水已不清,生活垃圾已比比皆是。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哪里去了?
污浊的河水让人感伤,小桥上这位赶早集累了、坐在桥头歇脚的老人又让人心生几分亲切。
从小桥向东,老街已面目全非,南侧还有几个零星的铺子,北侧新建的街面房已经建成。一个配锁的摊子和一个卖卤肉的摊子和平共处在小桥上,多少还让人感觉到老街的影子。
这个新建起的临街房的下面,有一个深深的涵洞,其实就是小桥北侧的河道,旧城改造,河道成了这个模样,据说河道要填起来了,那还留这个洞做什么?
小桥向东,北侧的铺面已基本拆完,只留下南面一溜,还依稀能看到当年老街闹市的影子。清晨,这个铺子要下门板了。
这是个卖农具的小铺,立于小铺前的招牌挺有意思。
从老街的东头向桥头望,新建成的街面房把老街拦腰截为两段。传统与现代,经纬分明。
老街从这里被截为两段,它将何去何从?
这位老人,是一早从乡里赶来早市卖鹅的吗?
残墙断壁前的早点摊子。据说炸菜饺是当地人最喜欢吃的早点。
一早从乡里自家菜地里挑菜赶来老街早市卖菜的农家妇女。
菜摊主人一边卖菜一边剥蚕豆,这个季节,正是当地吃嫩蚕豆的好时候。
日杂摊子。一旁的老铺面为两层,二层雕窗外还有“美人靠”,挺讲究的,让人联想不禁。
这个铺面很有意思,家具店吗?还是曾经的家具店?
总之,旁边的铺子都开门了,它还静静的,让人想不出名堂。
纺织品铺子也开门了。这个女老板看我拍照,警惕性很高。
我却注意到,门板卸下来,搭在凳子上,还有货架的功用。
老街东段向南有一拐,依次挨着的几个铺子是寿衣店,各种丧葬用品应有尽有,当地的丧葬风俗由此可窥见一斑。
这个小伙子很结实,和妻子在当街摆了个早点摊,他煎菜饼,他妻子炸菜饺。小两口的生意挺红火,在他的小摊前买早点和吃早点的人不少。
早市,让人感觉到老街的热闹。
小摊前的狗。
待出售的小鸭。
老铺面和后院自建的小楼。
日杂铺子。印有大红双喜字的搪瓷盆、水壶、水桶和痰盂,大概仍是当地新家的必备。
当地多雨,雨鞋和胶鞋在鞋摊上占了重要的位置。
左侧一个卖香的小摊子,但为什么叫“影院香亭”?还真猜不出来。
日杂铺兼营批零性保健品?这类风马牛不相及的广告在老街并不少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