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编手记 |
开雅谈《性格是总编辑的关键素质——总编辑的价值》,说出版界有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性格的总编辑,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书刊出版风格。每位总编辑的个性不同,决定了总编辑的眼光、品味、情调也会截然不同,这些差异往往定位了所编书刊的性格、品味、情调,从而决定了书刊在市场上的成功或失败。”
这话不假,不光总编辑,编辑也一样,同一部书稿,不同的编辑来编,出来的书风格也会截然不同。
所以,一次与开雅聊起新浪组建书业博客群的事,开雅问我你看能不能建起来,我就实话实说:可能有困难,一是大多数书业编辑净忙着看稿子挣钱了,不一定愿意写东西,二是所谓同行是冤家吧,即便写,也未必愿意写书业、谈技术。
开雅听后曰:呵呵,我也不愿意写。他这样说,当然是玩笑话,看他的博客就是证明,他还不愿写啊,他没少写。(笑)他所以这样说,我想他是认同我的分析,虽然他在建书业博客群的问题上他比我有信心。
其实,我是很希望有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书业博客群的,同行的朋友们在一个平台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书业也光讲经济,还要讲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是这样看的,写书业,我愿意,谈技术,我也不怕谈,不怕谈了会让别人学了去。我所以这样说,一是书业是发展的,二是现在年轻的编辑很多,未必都经过专业培训,虽然我写的东一嘴西一嘴,但只要他有心,还是能了解些基本的,三是编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与个人的文化素养、阅历、理念甚至性格密切相关的,这就如同人穿衣服,各有各的眼光一样。而这些,有时候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所谓“三岁看老”,虽然我们说一个人经过学习,可以提高一些修养,而其实,做起来恐怕未必容易。
开雅很善良,文章末尾他说:“书刊遭读者唾弃,意味着书刊品位的黯然,总编辑的个性急需调整。”我这样回答他:“一个人的素质是可以提高的,但个性却多是与生俱来的,有句话三岁看到老,机遇给一个人工作,但未必能让一个有了工作的人玩儿得转。”这话可能有点儿绝对,但我的确更相信,一个工作或者一个岗位,并不是每个人有了机会去做,就一定能够胜任的,即使他非常努力。
所以前些时候电视里有个什么节目,我挺感兴趣,即几个求职者同时求一个职位,哪一个通过了考官(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代表)及相关专业人士出题考核筛选,最后就录用哪一个,并且对说明理由,而落选者专业人士也会给他点评,提出建议,指导他从事更适合他的职业等。
一个人做一个工作有时候可能未必能由得了自己选择,但如果能够选择,那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否则,你努力再努力,最终还是会感觉很累,又何苦呢?唉,话虽这样说,身在其中,能想得开的又有几个?更何况好容易有了一个总编辑的位置,怎么也是个乌纱帽啊。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是调侃一下罢了,一个官本位的体制,自然现象也。做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事;没做成自己喜欢的职业,很正常。能改善,是进步,不改善,也该是见怪不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