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我买了电脑,开始在朋友的引导下学习使用和上网。当得知可以耍站(即个人论坛或主页,那时还不叫博客),便也心血来潮地耍了一个。
我得承认,一耍起来,我的劲头就如酒过三旬般醉了,然后便撒酒疯似的拉这个、拽那个,让朋友们到我的园子里来,并且还祥林嫂一般一遍一遍鼓动朋友也耍,不管人家是不是搞文字的,也不管人家是不是有这个兴趣。为了拉更多一些朋友耍,我这个非中文专业的野路子,竟还班门弄斧地写了篇《戏说“总总”》 ,来引导朋友写作。
我的一个哥们儿,做新闻的,他很不幸,被我逮了个正着,哥们儿,你得写,一定得写,写了会怎么怎么,如此等等。我想,我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一定在放光,那是我对于某些事情进入情况时惯有的生理反应。哥们儿让我缠得没办法,终于说,唉,哥们儿,不是我不写,你是不知道,我虽是学中文的,但搞新闻久了,搞废掉了呀,什么也写不来!
那时,我对哥们儿说这话,很是不信,只怪他不够哥们儿,懒虫一个!但后来,我慢慢地相信了,特别是在我接到新华社一位朋友随雪龙号北极科考回来后写的准备出版的书稿之后。这哪是一部书稿,整个一本职业的吃喝拉撒睡的流水账,就好像列队走路,只机械地稍息、立正、起步走、左、右、左、右、左、右……全没有还要挺胸、抬头、收腹,脚步踏下去,要掷地有声的那种感觉。只有架子,没有血肉。
今儿偶尔闯进一记者博客,发现又一个“架子”和“架子”之朋友对于“架子”写作状态的善意激讽:别写了,看看点击量,有人看吗?虽然,博客个人化决定了它并不一定非要他人来看,但至少也是个人日记,如果写成吃喝拉撒睡,或者原本值得记忆备忘的东西记得如流水账一般,没有一些想法,这样的文字又有什么可记?而其实,恐怕多数人动笔以记,都是想记些什么出来,虽然如此要求常人或许有些高,但至少,专业出身之职业老记们,文字出手,而整得如流水账一般,就说不过去了。所以,因职业写作,把自己“废”了,大忌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