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编辑和审读过很多社科、文化、文学类图书,连我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有的出版了,有的毙掉了,这些书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过沉重,有时甚至沉重到令人窒息,虽然那多是些有价值的书。不过,我也编过一些相对轻松的读物,虽然为数并不是很多。这里面,佼佼者当数一个实在不算起眼的小册子《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它小到甚至算不上一部作品,而只能以“涂鸦小品”谓之,但却让读者感受到或许连大作品都无法比及的东西。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是不是应该多编点儿这类轻松之作?
作者张文亮,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下面这段文字,是本书其中一篇:
是谁丢出那一颗石头
当一颗石头丢出去,
石头运动的轨迹,——这是物理的问题。
石头打到人了!——这是法律的问题。
喂!你干嘛丢石头?——这是心理的问题。
难道,我没有权利丢石头?——这是政治的问题。
反正,你丢石头就是不对。——这是伦理的问题。
用哪部分的肌肉来丢可以最远?——这是生物的问题。
肌肉里进行什么样的反应?——这是化学的问题。
咦?这颗石头的组成成分是什么?——这是地质的问题。
为什么石头打倒A,不打倒B?这是数学机率的问题。
干嘛!有事没事讨论这问题?——这是哲学的问题。
丢砖头会不会比丢石头更赚钱?——这是经济的问题。
吃了什么食物,才有这种力气丢石头?——这是食品科学的问题。
是不是不同人种对石头有不同的丢法?——这是人类学的问题。
那么,古人是怎么丢石头的?——这是考古学的问题。
老兄,省省力,我设计一个机械替你丢石头。——这是工程的问题。
把一切的感触用文字写下来吧!——这是文学的问题。
今天,学校里面的许多科目,
都是被这颗石头打出来的,
但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
起初是谁,把那颗石头丢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