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经一个朋友的推荐,读到一本好书,小巫写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老实说,添添长这么大了,虽然每个碰到的人都说我是个好爸爸,育儿很有一套,但我知道,那只是客气话,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吗?要说“好”,无非是我这个当爸爸的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儿子,时刻关注儿子,记录儿子的成长,并开了个博客乱涂乱画,但是对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其实也是毫无章法可言。两年前读过一本《我的事业是父亲》,对蔡笑晚的育儿方法大加赞赏,也开始着手教两岁多的添添学《三字经》,我早就料到,我能坚持多久,添添就能学多久,果不其然,在学完“三才者、天地人”的时候,半途而废了!
这本《和孩子划清界限》,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应该是,是极大的震撼!心里直后悔:去年夏天就听过小巫的大名了,怎么就不早点读呢?开卷有益,真是没说错。小巫是个中国人,写的东西,讲的道理,举的例子,都是咱身边发生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个家长没说过“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呢?但是小巫提出心理疆界的概念,要我们跟孩子划清界限,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头上;书里举的sam和妹妹打闹的事,活脱脱就是每天发生在添添和佳佳两兄妹身上困扰着我们的事;那天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在市民广场碰到一只很热情的小狗,奔跑着扑过来,添添一点都不害怕,倒是我这做爸爸的紧张得不行,这分明是我把自己对狂犬的恐惧或者说是心理伤痕投射到幼小的孩子身上;养育孩子,要让他学会自律,道理都懂,但每次吃饭穿衣的磨磨蹭蹭,不都是我们家长自己造成的吗?“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这训育孩子的四个原则,看来是要好好琢磨琢磨。
掩卷长叹,要改变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爱孩子,并不只是给他最好的玩具,买最漂亮的衣服,吃最好吃的食物,有时候也要断然的拒绝,巧妙的引导。我们做父母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他控制我们以及其他人的能力。
想到就做到,添添已经满四周岁了,该有自己的世界,纪伯伦说的很对:“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为了跟孩子划清界限,已经可以从现在开始,重新帮助建构孩子属于自己小小世界的秩序,让孩子承担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现在开始建立一个日程表,比如早上7点左右起床,7点半准时出发。晚上8点半之前做好所有的睡前准备工作,8点半准时熄灯睡觉。在这期间,早上要完成起床、小便、穿衣、洗脸、刷牙、涂面油、整理书包等等一切准备工作;晚上睡觉前的这段时间,8点半准时熄灯,之前无论到家几点了,洗脸、刷牙、洗屁股、喝牛奶、讲故事、玩玩具、看书,都控制在8点半之前完成。这除了对孩子的自律有很高的要求之外,对家长的自律就更不用说了,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几天,但是从这一个星期的表现来看,收效还是相当明显的。吃饭的时间,我告诉添添:肚子是你自己的,以后爸爸不再追着你喂饭了,如果你不吃饱,那是你自己的肚子,你要为自己的肚子负责;不好好吃饭,零食啥的就绝对禁止了,你要为你自己的不吃饱饭承担饿肚子的后果;现在大了,够得到小便池了,以后自己脱裤子去卫生间尿,爸爸不会为你拿尿尿桶了,你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零食不要打开后一次性吃光,一包牛肉粒有五颗,如果你一次性吃完,那只能享受一天,以后这几天就没得吃了;如果一天吃一颗,可以享受五天,这就叫做延迟满足。睡觉前又想看巧虎,又要玩金字塔玩具,但是8点半必须熄灯睡觉,玩什么你自己选择,这叫求得平衡,学会舍弃。
这一个星期的实践,效果很是不错:每天早上添添起床后,再也不磨磨蹭蹭要我拉着才去洗脸刷牙了;7点半准时出门,吃完饭到单位才8点不到,停好车子,或者散步去,或者骑上小自行车去他自己的幼儿园,来回半个小时,既呼吸了新鲜的空气,也锻炼了身体,还能闻闻花香,看看柳树发芽了没?小草长绿了没?添添可高兴了。晚上回到家,也不用再喂饭了,不吃拉到,外婆看不过去要过去坐沙发上喂,被我坚决制止,一次两次之后,晚饭能独立干掉一小碗的米饭,饭量跟我差不多了!碰到尿急,自己就跑卫生间去了,我问他干吗去啊?他回答我:“我去拉小便啊,你不是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晚上到家后,也不再磨磨蹭蹭,一切就绪,8点半准时上床,一般过个10几分钟就能传来他均匀的呼呼声了!以前磨蹭到10点还不睡的现象也不见了!为了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她妈妈还准备了很多的贴贴纸,表现不错就奖励一个,集齐15个(要完美表现一个星期)就答应他去买目前最喜欢的雷速登赛车玩具,还是大号的!
期待着,期待着。但是,能坚持多久呢?关键还是看我自己,看我们做家长的能坚持多久,如果我们自己放弃了自律,不花时间陪孩子,跟孩子沟通,又怎么能对这么小的孩子提出这么多“无理”的要求,让他遵照我们的意愿做到尽善尽美呢?还是那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成败与否,最终还是看我们自己做的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