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亲历贵州晴隆的24道拐
晴隆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一个下辖县,地处云贵高原中段的群山中。建在晴隆县大山里的二十四道拐,因其24道S型的弯道而得名。24道拐是一条抗战时期中美两国军民共同修建的公路,也是抗战时期“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如果仅从其险峻程度而言,远不及南疆的盘龙公路。现在的24道拐已经停止对外使用,仅供游客乘坐专用电瓶车沿此公路往返体验。
1
晴隆二十四道拐公路,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24道拐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这条曾经的抗战“生命线”,曾因美军随军记者的一张老照片而闻名全球,也曾因具体地点众说纷纭,成为一条隐没在崇山峻岭间的“无名英雄路”。
9
改建于1942年的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堪称当年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也是当年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国际援华物资的陆路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又称历史的弯道,更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及国际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道拐”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因此,二十四道拐成为了抗战期间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咽喉。
18
二十四道拐公路弯之雄险,皆因其依山而筑,且山势陡峭弯道频急。站在二十四道拐关口眺望,四周山峦叠起云海茫茫。向关下俯视,二十四道弯仿佛游蛇下山,从关下往上仰望,其弯道犹如白龙盘山。2015年上映的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让人们领略了贵州红色文化和黔西南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让人们为这条抗战公路的丰功伟绩所赞叹......
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