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2022-03-15 16:23:20)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然_景观_胜迹
269378.6047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龟角尾,做河鲜生意的渔家。龟角尾是贡江与章江合流处,也是江西第一大河流赣江的起点,历史上聚集了大量的渔家。随着渔获越来越少,多数渔家上岸谋生,仅剩的少数渔家也不太捕鱼,而是以做河鲜生意为主。

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也一直被河流吸引。河流所到之处,为沿岸带来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便利的交通。几千年来,人们享受着河流的慷慨馈赠,傍河而居成为人们最为喜欢的生活方式。

贡江是赣南的母亲河,从源头始,经石城、瑞金、会昌、于都、赣县入赣州市,一路奔流六百里。其间纳湘江、濂江、澄江、梅江、平江、桃江六条主要支流,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涉赣南十九个县市区中的十五个。千百年来,贡江犹如赣南四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条大动脉,滋养了几百万赣南人民。以贡江为纽带,沿河逐渐形成了诸多区域内相对繁荣富庶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贡江河流里舟楫繁忙,码头上人头涌动,两岸稻菽千重,早已成为人们习惯的画卷。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而这种变革也直接改变着贡江的面貌——大公路、铁路运输方式的兴起带来了断航;用电量剧增于是截流建设大量电站;基建项目的兴盛于是有了满河的采砂船;农耕经济的终结导致沿岸土地抛荒,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似乎原来与贡江亲密依存的人们,已经开始与河流疏离且渐行渐远。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那些仍然傍河而居的人们,与河流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那些曾经令人羡慕的傍河而居的人们,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种疑惑,从2015年到2017年,以逆河而上的方式,断断续续地走完了贡江干流的全程,尽可能全面、真实记录沿河两岸的地理和人文风貌。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章贡区,贡水,洗衣物的妇女。】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章贡区,东河大桥下,趁枯水季节在河滩上种作物的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章贡区,新码头,回家休息的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章贡区,时间公园别墅区工地围墙外采摘南瓜花售卖的老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章贡区,水东镇。贡江铁路桥。】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章贡区,七里镇古码头,洗濯的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茅店,望着河流的老人。茅店是桃江汇入贡江之地,也是连接桃江流域几个乡镇的重要渡口。渡改桥后,采砂船蜂拥而至。不过两三年时间,原渡口河段早已面目全非。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龙舌嘴,收花生的一家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龙舌嘴,桃江由此汇入贡江。】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三滩,孩子。】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江口塘,渡口。六百里贡江原来渡口无数,渡改桥后,整个贡江干流仅剩两个渡口,江口塘渡是其中之一。有人希望这一历史传统能保留得长久一些,但身临其境的当地村民却不这样想,他们热切期盼能早日通桥。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江口塘,过渡的村民。】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江口,在沙场玩耍的孩子。】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江口,渔民。】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江口,平江由此汇入贡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赣县江口,电厂与渔船。】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峡山,在电站大坝下捕鱼的人。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贡江似乎在一夜之间断航,随之而起的是越来越多的截流式电站,渔民能捕到的鱼也越来越少。贡江干流总共建有8座电站,这是沿江而上的第一座。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峡山,河边的老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朱屋坝,桥上聊天的村民。】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罗江,骑单车的少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罗江,渔民村。虽然是渔民村,其实已没多少人打渔。】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高滩,赶圩回家的老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小溪口,锄花生的农妇和读中学的女儿。小溪河在此地汇入贡江,也算是一个水美地肥的地方,但目前仅有少数土地还有些老人在人耕种。即便是生长在农村的年轻一代,已经完全不懂农作。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小溪口,渡船里的男孩。】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小溪口 小溪河由此汇入贡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石尾,周末放学在家的女孩。】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鲤鱼,收稻子的一家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孟口,庆贺新宅落成的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长征第一渡。1934年,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及红军总部在此渡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在渡口旁建起了渡江大桥和当地价格最高的江景房。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白口,梅江由此汇入贡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白口,采砂船。】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白口,晚稻收割后翻耕。】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潭头,回家的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梓山,沙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梓山,澄江由此汇入贡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流坑,推销肥料的车辆在村道驶过。】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于都潭上,当地村民嫌桥的距离太远,用竹筏自己过河。】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白鹅电站。】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良屋,乡村女孩。】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小坝,劳作的村民与炫车技的小女孩。由于自然条件较好,有大片的土地栽种了水稻和花生,但在田地里做农活的基本都是上年纪的人。耕作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解决家庭最基本的粮食和油料需要。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发源于安远县的濂江在此汇入贡江。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芦石下,电站蓄水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珠兰,电站。】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水西坝,老虎头电站。】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县城,湘江由此汇入贡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会昌夹江口,基督堂前挑水浇菜的妇女。夹江口是湘江与贡江的合流处,历史上是会昌县城的交通要隘和繁华之地。目前这条老街已经完全衰败,当地正准备把这里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水南圩,桥头摆摊的妇女和女孩。】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龙江,拉公猪的男子。】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下洲,小杂货店。下洲是紧邻靠绵江河的一个小村子,虽然交通和经济都不发达,但丝毫没有减弱商业和政治氛围对这里的影响。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泽覃,电站。】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绵江河,电鱼的男子。绵江属贡江上游段,历史上曾经可以通航。目前的绵江河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布,县城一段基本沦为污水河,鱼虾极少。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新院,带孩子出行的人。】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壬田,吃零食的少年。】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溪口,采草药的妇女。溪口为贡江源头山区区域,收入渠道不多。多数人必须外出挣钱,而留守在家的妇女主要是照顾孩子老人,并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农活。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瑞金蛇丘,带孩子回家的女孩。蛇丘是位于日东水库库尾的一个小村子,交通极为不便。】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石城赣江源,对拍照好奇的女孩。】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石城赣江源,山上的村子几乎无人居住。】


[转载]傍河而居——贡江纪行
石城赣江源,砍毛竹下山的村民。赣江源村划为自然保护区后,当地一些传统产业被禁止。在找到新项目之前,村民收入不增反减。但是,发展新项目不是那么容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