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川门户 长江锁钥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然_景观_胜迹 |
![[转载]西川门户 <wbr> <wbr>长江锁钥 [转载]西川门户 <wbr> <wbr>长江锁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万州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临长江三峡,扼川江咽喉,有“川东门户”之称。
我们过去一直把四川定位于重庆,发小就知道重庆谈判、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和小萝卜头。
万州为川东水陆要冲,跨大巴山、巫山,地处三峡工程库区腹地,大、小三峡均在其中。境内山峦起伏,丘陵交错,街道楼房背山面江,故又称“江城”。
万州历史悠久,名人荟萃,养育了马识途、何其芳等天赋学子。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诸葛亮等在这登台演出一幕幕大剧。这里人喝的是诗仙太白,好喝!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说的就是万州忠县的事。它的作者是马识途。读中学的时候,我在图书馆读过他的书《清江壮歌》。
我的朋友老顾三峡大移民的时候在忠县当过县长,老顾是个宽厚、仗义、认真的人。葛优吆喝着说:县长来了,鹅城有救了!我就想起了麻匪和老顾,想笑。
老顾当着县长,最后把三峡的人拖儿带女浩浩荡荡领回了山东,在这立着一块纪念碑,纪念三峡移民和老顾的辛勤劳苦,为后人所铭记。
三峡气候温暖湿润,终日不见太阳,刘晓庆说她第一次到了北京,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那是个什么?
山东坚持好中选优,移民安置县全部是小康县,安置乡镇均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先进。三峡的人到了山东,受不了北方的寒冷干燥,口鼻出血。每到逢年过节,老顾都不能回家,在每个移民点陪着人家。县长好当吗?
川人脾气暴烈,精明顽强,历史上出了不少能打仗的人,小日本就站在这里,到底没进了重庆抄了蒋总统的老窝,倒是让太祖爷沾了大便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东有夔巫三峡,西有青藏高原,数千年来,川人一直被这些崇山峻岭所困。“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自古东出巴蜀,只能通过水路。经三峡出川,即使坐船从成都到重庆,也需一个多星期。
最近刚开通了一段铁路——万宜铁路。这条铁路修了一百年,从清末一直修到现在,它的造价是青藏铁路的两倍。
万宜铁路全长 377公里,前身是川汉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开建,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齐岳山隧道200多米,整整忙活了一年,竣工的时候,连铁道部长都来了。
这条铁路引发了著名的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镇压“保路运动”,调兵入四川,造成湖北防务空虚,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玩完了!
杨森于1928年成立万县市自任市长,他“仿欧美各国,移风易俗”,大刀阔斧开始市政建设,建成高大的西式钟楼,为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武汉的第三大钟楼,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1915年杨森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朱德任党代表。杨森子女共有43人。杨森86岁娶进了年仅17岁的张灵凤做他的12任妻子。不到一年,张灵凤为他生下一女。 1977年96岁的杨森咽下最后一口气 。
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挥一挥手,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百万移民,涉及面之广,动迁规模之大,创举之多,中外史上前所未有。
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魂牵梦萦的船歌帆影,这是怎样的一种离别?
三峡人自古闯急流,跨险滩,有着艰苦创业、知难而进的传统,每一寸土地都被利用的有板有眼。
这样的楼,也只有他们敢建敢住。出门就是天梯,他们每天上去下来,练得个个身手矫健,短小精悍,个个邓小平。
太祖爷当年说过,文革这样的运动,每隔七八十来年就要再来一次。重庆这些年唱红打黑,打的鸡飞狗跳,就差一点吆喝:运动了——。
万州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在大西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假如你有眼光,不妨来这看看投资行情,没准哪天你就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