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将军庙遗址位于奇台县228省道486公里处,640年,唐太宗为巩固准噶尔东部的统治地位在吉木萨尔县特设北庭都护府,距离现在的将军庙只有不足200公里。790年,占据河西走廊的吐蕃兴兵30万西侵北庭,与唐鹘联军作战。唐杨袭古将军率瀚军1.2万骑迎战,结果因敌我悬殊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了2000骑兵,只能南退交河。这年秋天,回纥军6万人收复北庭时,杨袭古将军北上再次参战,结果又遭残败,最后只剩下了200余人。杨袭古屡战屡败,深感天不助己,难向朝庭复命,面向残余将士,激愤不已,对着苍凉大漠禁不住大声疾呼:“但求一死,籍尽我节”,便英勇就义。据此,有人认为杨袭古将军就义的地方就是将军庙遗址。回纥人敬仰将军气节,在杨袭古倒下的地方修建了这座将军庙。
杨袭古是中唐人,当时大唐帝国正处于元气大伤后的中兴时期。唐德宗为了巩固对西域的统治,将女儿嫁给回纥可汗,吐蕃兵逼伊吾、威胁北庭时,回纥作为大唐的子婿之国,派大相颉干迦斯率军北上,援助时任北庭都护府长官的杨袭古。
颉干迦斯在吐蕃军面前吃了败仗,他看到北庭沙陀酋长投降吐蕃军,便返回北部营帐,再一次领命率数万兵丁帮助杨袭古时,没想到有异部反叛,回纥军和唐军惨败,而此时回纥可汗病逝,作为权臣的颉干迦斯为了自己的名誉,将两战败绩之责推诿到杨袭古头上。
就在7年前,大唐出现了“泾原兵变”,文官武将相继失节,而宦官集团却忠心护驾逃亡的唐德宗。文武大臣竟不如宦官,杨袭古对失节行为不齿,他不理会帮不上忙反而胡搅蛮缠的颉干迦斯,率残部想到西州(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吐鲁番)。颉干迦斯绑架了杨袭古,胁迫杨袭古同他一起去牙帐,杨袭古不从,他大骂了颉干迦斯一通,遂英勇就义。
杨袭古骂颉干迦斯,说他是大唐子婿国大相,当识君臣之礼,对于像他这样的叛逆,“但求一死,籍尽我节”!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疆图志•道路志——奇台县条》中这样记载:“城北五里头屯,十里二屯,二十里北道桥,一百二十里黄草湖,八十里将军戈壁,折东八十里苏吉泉,八十里元湖,八十里大石头,八十里北塔山口,东北去科布多或乌里雅苏台”。这里,记录的是一条由奇台县城北出发,通往蒙古科布多或乌里雅苏台的一条交通线路,其中的将军戈壁指的正是将军庙,这仅仅只记载了通过将军庙的一条线路而已。其实,将军庙在历史上曾是古丝绸北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由此向东不仅可以通往蒙古国,还可以沿着蒙古草地通往呼和洁特和张家口,成为边疆通向内地的一条草原之路。向北可以通向阿尔泰地区,向西可到达乌鲁木齐、塔城、伊犁等地,最后到达中亚细亚。向南可以到达天山后,翻越达坂与吐鲁番盆地相通。将军庙连结的不仅是一条条通商的道路,同时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唐贞元六年回鹘大相率五万余军队去救援北庭并与吐蕃决战,就通过了将军戈壁;清光绪年间从东北调集二十万军队与帝俄开战,则是经蒙古大草地到达将军戈壁继而又到奇台的;当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横扫欧亚大陆,也途经了将军庙;300多年前清军也曾在此大战噶尔丹部。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日本人大谷光瑞等人著的《丝路探险记》的记载。1908年,日本大谷探险队一行9人穿越蒙古戈壁沙漠,从蒙古科布多进入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将军戈壁。该书这样记载他们当时见到将军庙的情景:“看到一座名叫将军庙的小祠,其背靠一个小沙丘,有一个朝南,面积约4坪(一填坪约为3.3平方米)的厅堂,中间有将军像,有羊腿、葡萄、面粉等供品。还有一个刻有光绪二十三年铭文的小钟”。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 [转载]探寻丝路遗珍(十三)将军庙遗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宿将军戈壁》
作者:无名氏
银风凄凄明月光,
马嘶驼鸣悲断肠;
沙漠原为无人地,
只留将军在此忙”。
二
金山道映天山冰,
寒云悠郁悼漠空。
都护倥偬齐戎马,
冲宵长恨野庙中。
(本篇文字摘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