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佛地”行

(2006-07-13 16:50:18)
分类: 滚滚红尘

      6月末去了山西。这是我第一次进山西,而且是从河北阜丰翻越太行山脉北行。气温35度。途中遇上一阵玉米粒般的冰雹,冰珠在山崖上弹跳着,在黝黑的路面上翻滚着,在车壳上清爽地当当作响,整车江南人惊奇而嘘语不已。海拔近3000米的太行山,蜿蜒、陡峭、险峻的盘山公路,挤满络绎不绝的运煤大军,让车流变的气喘嘘嘘,晃晃悠悠,断断续续。越过主峰,急旋而下,很快进入山西,晕得很难受。正如导游所说,太行北面植被很稀疏、很荒凉,看不到水流,连杂草也生活的很困难,白杨树、玉米地是一望无际广漠大地的主流标志。
     进入五台山景区天色已暗,气温遽然变得非常清凉,山豁之间与山外的差异很大,满目清山绿水,小溪潺流,一路人车熙攘,庙宇连绵,宾馆比邻,人气旺盛。窜入住地,第一笔消费就是在宾馆商场“抢购”长袖运动外衣一件御寒。这里的宾馆不安装空调降温。
次日清早起床净身,随导游拜谒“无台胜景”。拜“五爷庙”、“菩萨顶”,五台山供奉的神灵是文殊菩萨,香火相当的旺。四大佛地之首的五台山据说有百余座庙、寺、庵,和尚与喇嘛共存。这里有最大的尼姑学院,歌星李娜出嫁于此。于“金鼎”处遇一“师傅”,领得教诲:佛品须置于人身腰部之上,不可供奉于卧室等密私之处。我合掌含首连声致谢。庙宇之外,忙忙碌碌的“居士”热情地相邀游客“请奉开光佛品”,连绵繁华的商家在此起彼落的诵经声中卖力地推销着纪念品,伴随着此起彼落的上午十时,脱下长袖运动衣,白天这里也不凉,这是我有生以来使用时间最短的新衣,可称为“佛地”纪念品。
山西“佛地”行山西“佛地”行山西“佛地”行
     继续北行,这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见到了丁玲笔下的桑干河,宽阔的河床基本干枯,残留着一线薄水。望着河床上的野草和紫莹莹的花朵,我努力回忆着它昔日的美丽,环境的迅速恶化让人忧伤。
     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悬空寺”,座落在去往大同的途中,这里拒绝香火,严格保护。小心翼翼地攀爬在狭窄的木板楼道之间,心虚而腿软。既感叹祖先巧夺天工的伟大才能,也非常困惑古人因何把此寺非要建在几乎垂直的崖壁上,是显耀宗教的神圣、崇高地位,还是在防备什么?我不得而知。最大的收获是,悬空寺是中国唯一佛、道、儒“三教合奉”的宗教圣地,尽管如今它只是山西向世人炫耀的景点。
山西“佛地”行山西“佛地”行
     赶在骄阳没下山前抵达了煤城大同,城市中没有高楼,据说地下已几乎被掏空,不能建高楼。第二天,游“云岗石窟”。历代作了很多的修复,沙石岩壁上座座洞窟中的佛像,大多还是被悠远的时空风化得惨不忍睹,历史沧桑历历在目。据说最早创立者的初衷是为防人为破坏而选崖壁凿洞塑佛,但在无限的时空面前人类的能力其实很有限。
山西“佛地”行山西“佛地”行山西“佛地”行
     山西佛地众多,山西人杰地灵,第一次的匆匆山西之旅,让我再次感悟到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无法磨灭的地位和力量,朝代几多替换,佛教却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其实,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佛教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