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如其来的的首马

(2013-12-25 09:00:00)
标签:

马拉松

体育

分类: 体育人生

突如其来的的首马
我和我的马拉松妈妈

记流水账什么的,我最拿手了。
《东京爱情故事》的主题曲叫《突如其来的爱情》,在我的成长记忆中,这部日剧和这首歌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也不懂日语,记不清歌词是什么,但它的旋律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12月21日,我在海南儋州完成了人生的首场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的路程,我用了4小29分24秒完成,在183名完赛的男运动员中,排在第119位。从冲过终点的那一刻起,我也可以被称为马拉松手(Marathoner)了。
即使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回想起来,仍然觉得这次跑马有些不真实。
想用几个字来形容我的首马,脑子里自然就蹦出了《突如其来的爱情》这首歌,“突如其来”这四个字倒是非常恰当,因为这次能参加海南儋州国际马拉松赛,本就是一次意外。
=======================
10月20日,在北马半程完赛后,我的下一个目标就变成了完成全程马拉松,从半程到全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跑量的积累和科学的训练,同时,信心的建立也很重要。我和天体速度营的伙伴们也已经计划好参加2014年3月底的郑开马拉松,18周的备战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连续几个周末,我们都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练长距离耐力跑,我的最长跑步距离也到了32公里,伙伴们给我很多的鼓励,身体也对长距离跑步更加适应了,因此,我对于完成马拉松全程有了更足的信心。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增长的缘故,我感觉今年北京的冬天与过去几年都要冷,虽然有锻炼身体,仍然能够坚持跑步,但不知道是不是过于疲劳,造成免疫力下降,我还是不幸地感冒了,就在12月17日,儋州马拉松的前4天。
那天下班,有些难受的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了领导的通知,让我去儋州出差,参加中国田协的马拉松年会,具体行程是周四出发,周五开会,周六观摩儋州马拉松。领导开玩笑地说,就在儋州把首马给跑了吧。那一瞬间,我的脑子里倒真有这个想法。北马后,那种求战心切的感觉一直被我压抑着,现在有一个好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去抓住呢?
12月18日,我联系上了儋州马拉松组委会的负责人,虽然已经过了报名截止时间,他们也网开一面地把我的名字加了进去,我非常感激。不过,既然是计划外的比赛,我也想着跑完再告诉大家,要是没完赛,那多丢人啊,只有少数人知道,我连爸妈也没告诉。
接下来,我要攻克的就是感冒了。按照原定的训练计划,周二到周四都应该跑步的,但因为感冒,我是一步都不敢跑,就希望能早点好起来,不耽误周六的比赛。到了儋州,我也是小心翼翼,按时吃药,勤喝水且注意休息,到了比赛前一天,感觉好多了,那天晚上,我从酒店跑到了儋州马拉松的起点,2公里的路程,我的脚步轻盈,感觉不错。
因为时间紧迫,我甚至没有时间购买能量胶,只带了一根北马剩下的就来儋州了。这个地方,连士力架都很难买到,幸亏遇上了于嘉,他匀了两根能量胶给我,真是雪中送炭啊,后来证明,能量胶是很有帮助的。不过,我倒是从北京带了三瓶宝矿力水特,其中一瓶倒在水壶里,准备背在身上,事实证明,这也是个正确的决定。
比赛当天,还是有点兴奋,5点的闹钟还没响,就先起来了,还好之前睡得不错,不像北马前夜辗转难眠,但还是有点咳嗽,怎么办呢?好不容易来了,比赛就在眼前,不跑真感觉对不起自己。就是感冒未愈、一个星期没跑了,心里有点虚。
首场马拉松比赛近在眼前,我既激动又紧张,酒店有车送我们去起点,说好了7点10分发车,但到了7点30分还不出发,我一想到8点就发枪了,就非常担心赶不上发枪,因为这个错过比赛,可就太不值得了。最后,时间真的很赶,到了现场,换好衣服,存好包,上了趟厕所,和于嘉、崔英善两位良师益友合了张影,匆匆站在出发区,不到5分钟,比赛就开始了,我甚至没来得及热身。
=======================
7点57分,比赛就发枪了,我的首场全程马拉松比赛开始了。
12月的海南,温度依然在15度以上,和北方早已一派荒凉不同,这里的热带植物四季常青,不过因为湿度大,感觉还是挺冷的,不过,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还是可以适应的。儋州,这个距离海口2小时车程的小城,给我的感觉有点像长汀。
和北马的人山人海不同,儋马全程的参赛人数不到1000人,据我在出发区粗略估算,甚至不超过500人参加全程,组委会也没有安排兔子,也就是配速员,难道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马拉松吗?
比赛总是容易令人兴奋,特别是和大部队一起冲出起点的那种感觉。根据赛前制定的计划,前30公里,我的配速应该在5分20秒左右,但前几公里,我的配速都在5分左右,太快了,也为后面的狼狈埋下了隐患。
其实我想着控制速度来着,可是当时身边的人还挺多,不知不觉就跟着他们的速度和节奏跑了。轻松跑过前4公里后,我的心里开始发毛了,按说,这正是结束热身、进入状态的时候,但一条起伏不断的公路出现在我的眼前,之前没怎么训练爬坡,我有点未战先怯了。当时,我还心存幻想,跑过这个坡,前面就是一条平坦的赛道了。但现实是残酷的,事与愿违,等待我的是另一个坡。
很快,队伍拉长了,跟我跑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少,不是超过我的,就是落在我身后的,完全不像北马时,身边随时有人一起跑。孤独的比赛,魔鬼的赛道,还没跑到10公里,我就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跑过马拉松的人都说,真正的马拉松在30公里以后才开始,那时候,人体内的原糖消耗殆尽,那是一种“撞墙”的感觉,会让人很想放弃。而我呢?刚跑了10公里,放弃的念头就已经从脑海里闪过了。
还好,只是闪过,我的意志还算坚定,继续跑呗。路上是热情的儋州市民,其中还有很多中学生,他们大声地为我们这些参赛运动员加油助威,我也边跑边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以示谢意。
一路上,至少在前半程,虽然爬坡令我烦躁不安,倒也不感觉有多累,其实消耗很大,身体还没抗议罢了。我一直试着找一个速度跟我差不多的人一起跑,但总是跟上一段就跟不住了,就这样,信心值在不断地下降。丘陵地带的风景还算不错,对于渴望回归大自然的都市人来说,这条赛道算是不错的,但我却没有太多心情去欣赏。
一路上,我还和一位70多岁的大爷跑了一段,我们还聊了一会儿天,他一边跑一边向路边的观众喊:“为我加油!”观众们也很配合,大声地喊着加油。大爷不仅在跑马拉松,还与观赛的市民有互动,我打心眼里敬佩他,这不就是在马拉松过程中所能享有的乐趣吗?渐渐地,我跑在了大爷的前面。
又是一段孤独的奔跑,好不容易快跑到20公里了,又回到了城区,但又是一条漫长的坡道,我终于顶不住了,第一次由跑改走,拿出水壶喝了几口,路边是热情的学生和市民,他们喊着:“帅哥,加油!”搞得我有点不好意思,硬着头皮又跑起来,还面带着笑容。
好不容易跑完了一半的路程,我看了眼时间,比北马半程的时间慢了几分钟,但还是在2小时之内,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跑下去,4小时之内完赛是有可能的。可就在这时,我的小腿开始有了要抽筋的感觉,那种要抽没抽的感觉,并不好受,我也不敢加快速度了,如果真抽筋了,那就是一场灾难啊。
=======================
我再次由跑改走,吃下了第二根能量胶,就在这时候,我遇上了从后面跑上来的一位阿姨。如果没有她,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跑完剩下的21公里,但因为有了她,我最终完赛了。
跑到了半程,阿姨似乎也很累了,后来才知道,她原本计划先跑个半程看看,有体力再接着往下跑的。一开始,我们聊了几句,我抱怨坡太多了,说自己快抽筋了,她让我到前面压压腿。就这样,我们组成了临时搭档,一起往前跑。
边跑就边聊呗,阿姨穿着一件印有海口马拉松字样的跑步服,我一看她就知道她是个不简单的跑者。但她说自己才跑了2年,之前也是因为意外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得了名次,才开始跑步的。阿姨说她已经50多岁了,生于1957年,这倒是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她比我妈妈只大了1岁。更有意思的是,阿姨的女儿跟我同龄,跟她一起跑,便有了一种跟妈妈一起跑的感觉。
有人一起跑,前面的路途似乎就没那么艰难了,我们可以时不时聊聊天,还相互鼓励一下,路上,我们还停下来几次,帮助对方放松肌肉,因为小腿都在抽筋的边缘,跑到25公里后,我感觉自己的大腿都快抽筋了。这时候,我已经彻底断了4小时内跑完的念想。
也是因为有了阿姨的陪伴,放弃的念头再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心里就已经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和阿姨携手冲过终点。
“我们跑到那个斑马线再停下来好不好?”“我们跑到水站再停下来好不好?”“我们跑到27的公里牌再停下来好不好?”我一次次地问阿姨,得到的的答案都是“好!”
就这样,后半程的路程被我们分隔成了一段段的小目标,我们坚持向前奔跑,到达既定的小目标后,我们便会由跑改走,走上几百米,身体得到一定休息,心率稍微降下去后,我们又再次向新设定的小目标奔跑而去。
一路上,我们也与其他参赛运动员进行着交流。因为30公里后是一个折返点,我们在向折返点前进的途中,也能见到很多跑在前面的人,只是我们在路的这边,他们在路的那边。
有一个哥们穿着国安的球衣,让我感觉很亲切,虽然素不相识,但与他交汇时,我喊了一句:“国安是冠军。”他回了一句:“国安牛逼。”
还有老谢,在出发前看见他很是惊喜,我们曾一起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过两次LSD,他这次是受邀前来,据说他的跟腱伤势很严重,跑一回少一回,但他依旧乐此不疲,而且实力很强,遥遥领先着我,与他交汇时,我正在压腿,准备攻克又一个大坡呢。
还有另一位大姐,在快到30公里处坐着,我们从她身边跑过时,得知她摔了一跤,后来120的车也来了,我原本以为她会上收容车了,但我错了,在我冲过终点后不久,她也冲过了终点,这种不放弃的精神,真是让我打心底里敬佩。
阿姨是海口跑吧的成员,一路上也有很多她的跑友,交汇时,他们都会互相打招呼,加油鼓劲。
跑过30公里处附近的那个折返点,阿姨说还剩四分之一,在我的意识里,就是还要再跑奥森一大圈。我吃下了最后一根能量胶,或许是因为之前的跑跑停停,我的大小腿抽筋迹象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我似乎恢复了一些能量,可以持续地跑下去了。
但阿姨还是不行,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她的脚趾在之前跑海口沙滩马拉松赛时受伤了,在半程过后就开始影响着她,可以想象吗?她是一直在忍着伤痛在坚持的。而我的前脚掌也被磨得很疼,事后证明,主要原因是我的鞋子码数大了,而我穿着的那双马拉松专用袜又有点薄。
接下去的路程,我们依然跑跑走走,阿姨跑不动了,我也就停下来陪着她走。有两次,阿姨让我先跑,但都被我拒绝了。我对她说:“我一定要跟你一起跑完,一起冲过终点。”
当然,我们也没有完全放弃对时间的追求,4个半小时之内跑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能够坚持跑起来的动力。记得村上春树写过,马拉松是跑步的比赛,他是怎么也不愿意走的。很惭愧,我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还是希望能够早点跑到终点的。
终于来到了40公里处,看到了我入住的酒店,知道还有最后2公里了,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跑完了那段路,但在那时候,2公里显得是那么得漫长,特别是阿姨非常累了,之前跑个800米休息一下,现在跑个200米就得休息一下,即使我有体力向前跑,但也不能放弃她啊。幸好时间还够,我鼓励她:“快到了!快到了!还有最后1公里。”
终于看到了42的公里牌,终于看到了终点,还有最后的195米,我和阿姨跑了起来,在还剩几十米的时候,我们把手牵在了一起,一起笑着冲过了终点,那一刻,太美妙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用相机记录下来,但我会永远记得那一瞬间。
4小29分24秒,我和阿姨都实现了4个半小时之内完赛的目标。一起跑了2个半小时,直到跑完,她的跑友们都叫她刘姐,我才知道她姓刘,她也才知道我叫林琨毅。其实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和她合影,我要跟她交换手机号。
和阿姨合影是我在首马完赛后仅有的照片,我甚至没有单人的照片,不过,足够了,没有她,我也不一定能完赛呢。
=======================
因为要赶飞机,我没有在终点停留太久,和刘阿姨也没有更多地进行交流,与她拥抱分别后,我便急忙去领取成绩证书,当然,没有纪念奖牌是有些遗憾的啦,但完赛的喜悦还是占据了上风。

比较痛苦的是,我还要从那走上2公里回酒店,那一路,走得有些艰辛,毕竟腿脚已经有些不听使唤了。也看到了不少跑在后面的参赛者,他们坚持着向前奔跑着。我知道自己不会是最快的,也知道自己不会是最慢的,但快与慢,在那个时候都已经没有意义了,能够坚持跑完马拉松,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天体速度营里吴哥说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跑过马拉松的,一种是没跑过马拉松的。

回到酒店,赶到餐厅,已经1点多了,我大概是那天中午最后一个用餐的客人了。终于可以放开地大吃一顿了,在最后10公里的路程里,我特别想吃香蕉,可惜补给站里只有水,阿姨也说肚子饿。餐厅的工作人员也开始用餐了,跟他们其中一位主管聊了起来,他得知我刚跑完马拉松,特意把剩下的糕点打包送给了我。我就当是对我完赛的奖赏吧。
虽然首马的成绩不算好,没有跑进4小时,但我收获却是很大,就像于嘉说的,推开这扇门,那个童话世界扑面而来。当然,也有经验教训要总结,比如最好能在之前查看一下赛道,不至于跑起来毫无准备;最好能穿一双合脚的跑鞋或者穿上厚一点的袜子,不至于前脚掌磨得疼;最好在赛前注意饮食,多摄入盐分,不至于在跑步过程中抽筋;最好在比赛前进行认真地训练,这种临时参赛确实很难达到预期。
坐在离开儋州的大巴车上,我想起那些一起努力向前奔跑的人们,想起那些在路边为我加油呐喊的市民、学生、保洁阿姨、安保人员、志愿者,我想,我已经体会到了马拉松运动的伟大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多了一个马拉松妈妈。
这次没能完成4小时内完赛的目标,下次还有机会,我相信,通过科学的训练和认真的准备,我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梦想的距离——依旧是42.195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马记忆
后一篇:难忘201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