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让外婆知道
(2013-04-03 18:42:32)分类: 生活点滴 |
清明节来了,舅公则走了。
昨天晚上,老爸告诉了我这个消息。突然有些难过,但更多的是平静,毕竟早有心理准备。去年国庆节,就得知舅公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前去探望过一次。今年春节,拜年时又去探望他,虽然他的话不多,但神志还很清醒,而我们无非是说了一些保重身体之类的话。那时候,也没有想过,那会是一次永别。
舅公是外婆唯一的亲弟弟,舅公家和外婆家连在一起,两栋房子的结构完全一样,就像照镜子,也仅有一墙之隔。关于舅公,我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曾经是长汀县委书记,想起来挺有意思,外婆是大字不识一个,只认得自己名字——王春风。她的弟弟却坐到了“县太爷”的位置。
从我记事起,舅公早已进入了退休的生活,过年的时候,我总能从他那领到一个红包,拆开一看,50块钱,在上世纪90年代,对一个中小学生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小时候,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去舅公家吃一顿饭,客家人过年请客都是三四桌地请,舅婆就忙里忙外的,上下操持,作为一家之主的舅公倒好,稳坐钓鱼台,在我们面前永远是笑容可掬的,所以一提舅公,我总是最先想到他的笑脸。
这就是我对舅公全部的记忆了,真的很少。希望舅公一路走好,更希望舅婆节哀顺变。
末了,老爸说了一句:“不敢让外婆知道。”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话了。去年国庆节,舅公病危时,父辈们就这么说过,这或许是一个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做出的决定。鉴于外婆已经88岁,父辈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外婆因为过度担心或者伤心,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就不好了。
不过,我的想法却很矛盾。当然,我也担心外婆会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不过,我认为外婆应该有知情权,自己亲弟弟走了,自己却被蒙在鼓里,外婆其实也挺可怜的。
或许外婆还不知道,她的一个女儿、我的一个姨姨已经走了10多年了,家人从来没有亲口告诉她,那时候,我就被告知:“不敢让外婆知道。”头几年,外婆还会问问,时间长了,她也不问了,但我相信,她或许早就感觉到了,虽然年纪大了,但她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我看来,外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坚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舅公走时也有80多岁了,外婆也知道舅公身体不好,或许她早有心理准备。
有些事情瞒得住,有些事情则必须要面对。今天,老爸老妈回了长汀,他们原本就计划着清明节去给外公扫墓。时间过得很快,外公已经走了9年了,那次沉重的打击,外婆都挺过来了。
我记得,外公走后,外婆在自己的房间哭了三天,一直责怪自己这一辈子没有好好对外公。不知道是因为身体不好,还是风俗习惯,外婆甚至没有参加外公的葬礼。
在长汀读高中期间,我曾经开玩笑地问外婆:“你爱外公吗?你们之间有爱情吗?”
外婆边说我shan(第一声)边笑着说:“怎么问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爱情!没有。”
的确,在他们那个年代,还都是包办婚姻。从我记事起,外婆和外公就分开睡了,外婆住楼下,外公住楼上。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感情到底怎么样,只知道,外婆叫外公“老qiu(第二声)”,外公叫外婆“春风妹”,外婆经常“批评”外公,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地听着,他们也很少吵架。
直到外公走时,我才相信,或许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一定有深深的亲情,那是一种在漫长的岁月中建立起来的坚固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的习惯。因为外公的离去,这种习惯离外婆而去了,她最终还是挺过来了,适应了没有外公的生活。
人就是这样,在现实面前,适应能力极强,很多时候,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所具备的潜能。
外婆终究会知道舅公已经走了,只是时间问题,伤心、难过在所难免,但我也相信,外婆能够挺过来,经历过丈夫离去,对于生死,她或许比我们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