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忘记你们——《艋舺》观后感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点滴 |
走路有风,心中有火。做光荣的梦,从不低头。
看完《艋舺》已有些时日了,总想写些什么,却感觉无从下笔。
钮承泽导演用心拍出的《艋舺》,是值得人细细品味的好电影,如果不看上两三遍,也许就会错过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也就体会不出情节环环相扣的精妙。《艋舺》的配乐也堪称经典,包括《海角七号》,近年来,台湾电影的配乐越来越精细,这点和一些经典的英国电影很像。
有人说,看完《艋舺》走路有风,听完《艋舺》心中有火。的确如此,这部悲伤的青春电影很容易把人拉回到青春的记忆当中去,我也不例外,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在大学的兄弟。
电影里,兄弟这个称谓指的是混黑道的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混过黑道,但每个男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兄弟的。如今我和我兄弟们天各一方,过着不同的生活,有谁还记得自己当时说过的话、干过的事、做过的梦呢?青春正渐渐离我们远去,进入社会的我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但心中的那份感情始终还在吧。
上大学时,我主要加入过3个类似“太子帮”的小团体。
癞蛤蟆加强排。由1个排长和3个班长组成的排,以吃天鹅肉为己任。如今,排长和三班班长都已经和各自媳妇领证了,他们都工作生活在北京,而一班班长则生活在合肥,做点小生意。我们4个人做过最疯狂的事,大概就是在大一的时候,每人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游遍武汉东湖,迷路了不说,还没吃晚饭,身上加起来不到10块钱,带着自行车翻墙进入东湖风景区公园,最后在武汉大学内的食堂吃了一碗面。那一次,真是又累有饿,对于前胸贴后背,我有了切身体会。
咱家。一共8个人,7男1女。老大在武汉结婚生子了,孩子刚过满月了;老二在扬州买了房,估计也快结婚了,老三在重庆也结婚生子,孩子有1岁大了吧,老四在北京,和女友分分和和的,竟折腾了;老五在南京混了一段时间回安徽了;老六也在北京,和老四是同一家单位,过年的时候订婚了;小八是女生,后来加入的,也在北京,事业单位滋润着呢。为什么没有小七?因为那就是我啦。老大到老六是一个宿舍的,因为我常去他们宿舍玩,结为兄弟,我们一起没干过什么坏事,除了玩游戏侃大山,就是吃饭喝酒,我在大学的第一个生日就是跟他们一起在酒桌上度过的。
管理班。同一班级里,总有几个玩得好的,虽然没有换过帖,但早已把对方看作兄弟。太等是我们这帮人当中年纪最大的,也是跟我关系最铁的哥们,3月刚到,他就把QQ签名改成祝我生日快乐了,北漂2年后回山东老家,现在已经是公务员了,但还在为找媳妇发愁;老耿年纪也不小了,在佛山混着,全国出差,也没找到媳妇;大力川在中山,去年底结婚了,这小子也没通知大家;豹子哥在厦门,很久没听到他的消息了,估计差不多也买房娶媳妇了;鸡良这几年飘来飘去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希望他能稳定下来;潇洒,其实和一班班长是同一个人,毕业后北漂了半年,一定程度上了却了汽车梦后回到安徽,整天想着发财,生意到底做得怎么样,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这些人凑在一起,不是去华师逛逛看看美女,就是去武大翻墙看看樱花,要不就是凑点钱,吃吃饭喝喝酒,一起上上网,踢踢球,看看球,打打牌,赌赌钱,总之以打发时间为目的,以逍遥快活为己任。
我的这些兄弟们,包括我自己,真的就像花儿一样散落在天涯。说真的,我时常会想起他们,真希望能像以前那样,跟他们聚在一起,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哪怕不说话,只是安静地坐在他们身边,我也会很满足。再坚持1个半月就可以回国了,一定要找在北京的兄弟们喝酒去。
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