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下足球 |
2008年欧洲杯小组赛B组第二轮的一场比赛,德国队在奥地利的克拉根福以1-2不敌克罗地亚队。
首先要感谢那些因为德国输球而安慰我或者不敢安慰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我很好,只是情绪多少有些低落,毕竟心爱的球队输球了,换了谁也不会太兴奋吧。
克罗地亚队配得上这场胜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实力将德国队击败,比利奇不仅是克罗地亚足坛名宿、摇滚乐明星,他更是克罗地亚队的指挥官,他用实力和表现说话,就像他赛前所表示的,击败了德国队,他们就可以自认为是夺冠大热门了,没错,一支能够,战胜意大利队、双杀英格兰队、击败德国队的球队有充分的理由成为夺冠大热门。
而对德国队来说,这是一场来得很及时的失利。第一,这是小组赛的失利,而不是淘汰赛的失利,毕竟德国队还没有从欧洲杯中出局,这场失利不是致命的,德国队晋级八强的前景依旧一片光明;第二,经过这场失利,被捧上天的德国队将重回人间,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第三,在失利中发现不足和缺陷,早发现早改进,才能不断进步。
这场比赛德国队的表现与第一场对波兰队的表现略有出入,但不至于用判若两队来形容。在与波兰队比赛时暴露的左路防守的问题因为波兰队未能取得进球而被掩盖,那时候可以说是疾在腠理,而与克罗地亚队比赛时这一薄弱环节被抓住继而爆发,还好这时候还不致命,只是病在肌肤,但是如果勒夫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左路防守问题,则继而会病在肠胃,乃至病在骨髓,无可奈何了。
左路防守吃紧,表面上看是扬森防守的责任,一方面,扬森年轻,缺乏经验,防守能力和脚下技术稍弱,另一方面,扬森缺乏支援保护,助攻上去退不回来,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勒夫其实才是那个应该对左路防守狼狈负主要责任的人,由于他坚持让状态一般的戈麦斯打前锋,而让状态更佳的波多尔斯基打左前卫,从而造成左路攻强守弱,扬森助攻上前,却无人可以寻求配合,波多尔斯基习惯往中路靠,而一旦丢球,克罗地亚队就可以利用扬森身后的开阔地展开快速反击,对莱曼把守的球门造成威胁。
与上半场比赛不同,下半场德国队的左路进攻和防守明显增强,拉姆换边到左后卫,施魏因斯泰格的上场后打左前卫,这是2006年世界杯时德国队以及拜仁慕尼黑队的左路组合,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守上,两人始终保持较近的距离,一方面可以传跑向前推进展开进攻,另一方面可以在防守时相互保护。左路活了,右路又成了大问题,勒夫换上奥东科希望利用他的速度打开右路进攻的局面,但克罗地亚队的收缩让奥东科的速度无用武之地,改打右后卫的弗里茨与奥东科可能是第一次在右路搭档,明显生疏,说难听点就是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奥东科的脚下技术以及传球技术都略显粗糙,勒夫浪费了一个换人名额,只是把左路的狼狈转移到了右路。
第一场比赛的担心在第二场比赛变为事实,不过幸好还有第三场,甚至第四、第五场比赛来改正这个错误或者说是弱点。勒夫是一个聪明的主教练,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事他应该不会干,是对球队的首发人选做出调整的时候了,根据谁状态好谁上的原则,撤下戈麦斯,让波多尔斯基回到前锋的位置,施魏因斯泰格停赛,左路就交给技术能力同样出众的特罗霍夫斯基,无论是弗里德里希,还是韦斯特曼都能够胜任边后卫之职。
德国队的现实目标是小组赛最后一场,全力争胜,击败东道主奥地利队。至于葡萄牙队,甚至是决赛,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不论什么成绩,我们都爱你们,天塌下来了,我们一起顶着。就像《I Can Wait Forever》这首歌的名字一样,德国队夺得世界杯和欧洲杯的那一天,我可以永远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