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体坛 |
关于郭晶晶在跳水世界杯上“耍大牌”,作为参与报道本次比赛的记者之一,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不是为了评判谁对谁错,只是告诉大家一些事实。
如果一名运动员连起码的礼貌和尊重都不懂的话,无论拿多少枚金牌,都将无法赢得更多的掌声。说郭晶晶“耍大牌”,其实我不太赞同这一说法,用“幼稚”和“无知”来形容她的行为可能会更加恰当。
事情从女子3米跳板预赛说起,郭晶晶在107B(向前翻腾3周半屈体)这个难度系数为3.1的动作上起跳高度不够,导致入水时身体并未完全打开,水花过大,只得了49.60分,就是因为这个动作,她落后队友吴敏霞37.40分名列第2。预赛由于运动员多,一般要持续3个小时左右,不少记者就是冲着郭晶晶一直在赛场坚守着而没休息的。但郭晶晶通过混合采访区的时候,快步向前,并用“三句半”来回应苦苦等待的记者们。记者们能不气愤吗?
同样的事情出现在一些国外运动员身上时,他们的表现与郭晶晶则大相径庭,不管是作为奥运冠军的威尔金森、萨乌丁、纽贝里、帕卡琳娜,还是德斯帕蒂、克莱恩,甚至是年仅14岁的英国希望之星戴利,他们都会在混合采访区停下脚步,认真地配合记者的采访,做到有问必答。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应该做到尊重别人。
“耍大牌”事件爆发的焦点应该是女子3米跳板决赛后,从混合区到新闻发布会这段时间里。先说说混合区,在被问到谁是奥运会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时,郭晶晶确实说了帕卡琳娜和加拿大的胖子。但是这个要说是对哈特利的不尊重,我不同意,因为她说加拿大的后有一段停顿,说明她想不起来哈特利的名字,所以用胖子代替。这个可以解释为郭晶晶不熟悉竞争对手,属于业务范畴,她说出胖子两字后自己笑了,我也笑了,我并不认为她是有意贬低对手,最多只能算是无心之过,部分媒体有点小题大做了。
还是在混合区,是我问了关于跳板的问题,她的回答是确实有点不适应,因为是新板,而她们平时训练用的都是04年和05年的老板,不过很快训练馆也要换成新板了。随后就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我的同事提问,希望她更具体地谈谈关于跳板的问题,在提问中说到了在那个动作(107B)上出现问题,与跳板的关系。郭晶晶来了情绪,她原话是这样的:“我就不明白我出了什么问题了,你们所有人都说我出问题了,我没觉得我自己出什么问题。跳板的话,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板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要人去适应这个板,不是跳板要怎么样吧,反正就这样吧。”我个人理解,单从跳板的问题,郭晶晶在混合区和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虽然不同,但并非是前后不一,综合起来看,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的确有点不适应新板,但是板是死的,人是活的,她会努力去适应。
随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郭晶晶开始显得有些小孩子气,一副不耐烦的口气。贯穿整场新闻发布会,她不是在摆弄手机就是在做针线活,或者与吴敏霞说笑,甚至在第三名铜牌选手澳大利亚运动员斯特拉顿回答问题时,两人还在有说有笑。从新闻发布厅回到记者工作间,一名德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同行对我说,他觉得郭晶晶太骄傲了。剩下的我听到的更多是国内同行的抱怨以及愤怒之情,说真的,我也很愤怒,新闻发布会是一个可以是轻松愉快的场合,比如前几日何冲主动爆料逗得所有人哄堂大笑,但是轻松愉快的前提是对所有人的尊重,不仅包括对记者,还包括对其他获奖运动员、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看来郭晶晶的跳水水平是世界级的,但是说到“做人”,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备战奥运会的同时,抽空补补公关礼仪吧。
郭晶晶能够取得现在的社会地位以及知名度,一方面是靠着她自身的努力和实力,还有一方面就是靠着在各个媒体上的曝光度。郭晶晶“耍大牌”其实是一个典型,在中国,奥运冠军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追捧着,因此不少人在被媒体采访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如果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不是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那就很难谈得上尊重。郭晶晶与媒体对抗,不如与媒体合作,双方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那些负面新闻、炒作新闻、失实新闻自然就会少。所以,郭晶晶应该从抵触媒体的心态向接纳媒体转变,所谓和气生财大概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