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融为什么会败走麦城?

(2010-09-13 22:56:03)
标签:

仰融

华晨

被收购

黄光裕

邹晓春

杜鹃

贝恩

杂谈

分类: 杂谈

仰融为什么会败走麦城

文/有暖风

http://s2/middle/540857c8x902562d5ea21&690

    仰融和黄光裕至少有一点相似,那就是他们出事后,都遭受了自己部下的背叛。前者是陈晓勾结贝恩投资,希望通过稀释大股东的股份以达到“去黄化”;后者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全面接管华晨,划清界限,全面否认,闭口不谈其恩师的贡献。

 

仰融的前世今生——纽交所上市

仰融的前世今生——汽车神话

 

    正当仰融踌躇满志的打造华晨汽车帝国时,沈阳爆发了著名的“幕马大案”,市长、副市长被拘,华晨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沈阳不能再为仰融的“汽车梦”创造一个理想的投资环境,仰融开始思考华晨的迁都。

    显然,迁都必须慎重,除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还必须有良好的汽车配件环境、交通便利,这些都缺一不可,在筛选过程中,几个沿海的城市进入了仰融的视野。这时,宁波市政府上门找到了仰融,除了具备仰融提到的条件,宁波市还允许仰融参股跨海大桥(该项目在日后能为华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双方一拍即合。多年以后,仰融在美国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当时的想法:“宁波的有关官员,给我讲了宁波到上海的跨海大桥,把跨海大桥拿下来以后,上海到宁波就是两个小时,缩短了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这个桥两头收钱,也是很赚钱的,我说把这个桥拿过来。当时我还在收购上海金茂大厦51.3%的股权。那么我想,拥有中国最高大楼,拥有世界最长大桥,这个概念很好啊,如果拥有这个概念,起码是中国之最啊。我就跟宁波谈这个大桥的方案,结果是,大桥可以给你,但你得在宁波搞个汽车工程,在这个背景下,我就上了这个汽车项目,如果我当时罗孚放到大连去,我一点儿事都没有。”

    刚下生产线的中华轿车,采用的是三菱的发动机,但该款发动机与整车配合存在一些问题,而三菱公司拒绝作出改进。仰融找到了英国的罗孚公司,当时罗孚面临市场萎缩,销售不利导致常年亏损,但其技术和设计实力仍在(2008年罗孚技术中心被上汽收购,荣威750、550、350均出自罗孚的设计),仰融计划与罗孚在宁波成立合资公司,华晨占51%股份,提供罗孚所需的资金,罗孚占49%股份,提供技术,知识产权由双方共享。罗孚提出合资公司生产的发动机要打上“罗孚”的商标,每台发动机收取授权费200美元。仰融的回答很干脆“要么贴中华商标,要么失去中国市场”,尽管仰融的条件苛刻,但考虑到中国市场巨大的商机和华晨的强大资本实力,罗孚还是同意了。华晨送了4辆样车到罗孚的总部,在那里罗孚的技术人员对中华轿车进行全面的升级换代,从发动机到内饰,全部按照英系高端轿车的标准打造。这是中国的汽车企业第一次海外并购,如果这次合作成功,中国汽车业的历史将被全部改写。

    虽然谈判在秘密进行中,但消息还是被辽宁省政府知道了。当时,“幕马大案”余波尚在,辽宁省新任班子刚上任,自然希望华晨继续留在辽宁,把当地的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因此,辽宁省决不允许仰融南下宁波,双方的矛盾正式激化。这时,10年前仰融在为了包装金杯汽车上市而与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共同成立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成为了仰融的死穴。当年为了包装金杯汽车的资产上市,仰融找到了马蔚华(现任招商银行董事长),在马的牵线搭桥下,由华博、海南华银、中国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共同成立了基金会,注册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出资10万,仰融出资200万,同时,国资局向基金会发函:“我局为了探索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需要,现正式委托贵会代表我局投资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金额为1530万美元。资金由我局支付,贵会作为代理人,不承担此项投资的所有风险,也不享有此项投资的所有权益,‘华晨’的所有股权及股票收益均归我局所有。”这意味着,仰融将华晨的1530万美元捐给了国家,华晨汽车成为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要股东,却又是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这样独特的概念为华晨汽车的上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辽宁省政府认为,基金会才是华晨汽车的真正所有者,基金会无疑是国有资产,而由基金会投资派生出的所有资产,当然也都是国有资产。为了和仰融谈判,辽宁省政府专门成立了资产清理小组,辽宁省政府同意给予仰融团队30%的股份,但仰融认为太少,双方僵持不下,谈判在2002年初宣告破裂。

    2002年5月,仰融借看病之由赴美。6月18日,华晨集团董事会宣布解除仰融主席的职务,6月25日,仰融清仓华晨中国的股票,套现9000万,至此,华晨系的缔造者仰融出局。12月28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发布公告:“辽宁国有独资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所持有的39.45%的股权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协商价格是每股1毛钱(0.1港元)”,这是一个低的让仰融咋舌的价格。而此时,位于宁波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始进行基建,罗孚改良过的4台样车已运抵国内,发动机换成了罗孚生产的2.5L发动机,内饰也涣然一新,即将顶替现有中华轿车。当英国人正准备和华晨进行知识产权的移交时,新任总裁苏强却以“立项有误”为由告知罗孚方面项目中止,已经到手的改进产品付之东流。

    苏强认识仰融时,还是一个在北京五道口央行研究生部的学生。被仰融极富感染力的言辞所吸引,苏强连还差1年就到手学位都放弃了,从此跟随仰融开始创业。而苏强也被仰融看作是最理解自己的人,仰融对苏强的评价是“绝顶聪明,是个人才,也是个人物”,苏强也在各种场合下,对仰融非常尊敬,开口必言“仰总”。当仰融出事后,以苏强为首的“四大金刚”接受了辽宁省的招安,而苏强成为华晨集团的实权人物。“没有了仰融的华晨,应该是会更好”,因为“过去制约华晨的四个因素现在已经改变”。这可能是苏强对过去的华晨——或者仰融时代的华晨——做出的一个评价:“第一是股权不明。投资者有疑问,就是金融教育基金会能为汽车企业带来什么,华晨的股权结构到底是什么?第二个因素是你没有伙伴,缺少合作,以前华晨就是自己搞,现在有宝马这个伙伴了,所以这个不确定因素也明朗了。第三个,华晨过去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有点随心所欲。现在,我们汽车业务、产品规划目标更明确、更务实。第四,以前公司主业不明确,搞多元化,核心竞争优势不突出。现在,明确华晨的主业就是汽车,我们要成为汽车制造公司,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一员。”

    情况是否如苏强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国的家轿市场如同仰融预测的那样,在2002年果真迎来了“井喷行情”。但是,在这种大好局面下,失去了仰融的华晨系却无所作为。中华轿车的销量逐年下降,到2004年亏损达到6个亿;与美国通用合作的雪佛兰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4 年被上海通用整合;与宝马的合资华晨宝马一直受到销售的困扰,2003年亏损 2.5亿元,2004年继续亏损近4亿元,最终华晨放弃了在合资公司中的主导权;湖北的雷诺项目也被搁浅,而当时准备引入的车型和相关技术人员已全部到位。短短2年,看似风光无限的华晨帝国已轰然倒塌。而苏强等“四大金刚”,由于业绩不佳,也与2004年被清扫出门……

 

    写了关于仰融的这三篇博文,是因为我觉得仰融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体会的东西。同样,也值得陈晓和国美的管理层去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