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四)——《 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研组活动 |
洞头县洞头职教中心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洞头职教中心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林必文 |
活动时间 |
2015.3.12 |
活动地点 |
数学组办公室 |
活动主题 |
《 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
培训者(资质) |
|
参加对象(人数)及参与率 |
全体教师(7人)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发放《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纸质文稿,然后每个老师对该教学设计先做细读;感受该设计方案的亮点,找出自己认为设计不足的地方; |
||
签到栏 |
|
||
过程确认 |
|
4.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几何图形,通过直观感知,能自觉获得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再次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理解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公式运用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等差数列的认识。
1.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并获得思路;掌握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性质、公式与方程的联系。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解决办法:以三角图案入手,得自高斯算法的启发,设计一个“试一试”,借助几何图形的变化得到“倒”的思路。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1.(播放媒体资料)印度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http://s12/mw690/001xpvDEgy6QY2dFJADdb&690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TITLE="数学组集体备课(四)——《
少年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了结论的呢?
高斯用的是首尾配对的方法。
特点: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
· · · · · ·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
于是所求的和是: 101×50=5050。
S100 = 1+2+3+ ······ +100
= 101×50 = 5050
2、试一试:假如再给你同样多的珠宝,在原图的基础上你能设计出一个什么样的图案呢?
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的每行宝石的个数均为101个,共100行。有什么启发?
http://s15/mw690/001xpvDEgy6QY2jkx8Gee&690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TITLE="数学组集体备课(四)——《
1
1+2+3+…+100=(100+1)×100÷2=5050
想一想:1.你能用一个字说出高斯算法的巧妙之处吗?
点出方法:倒序相加
二、新课教学
1.探究1: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
2.看谁算得快:某职业学校美容班上课需要眉笔,到商场购买时,发现商场将眉笔堆放在特殊的透明容器中,其截面如图所示,共5层,最底层5支,每层都比下一层多1支,试求出这批眉笔的总数?
5+6+7+8+9= =35
3.探究2:那么,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又该如何去求它的前n项和?
即: =a1+a2+a3+……+an
证法1:利用定义可得:
两式相加可得:
证法2:
∴(1)+(2)可得:2
∴
公式变形:将 代入可得:
综上所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
4.认识公式:
(1)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两个公式。
http://s3/mw690/001xpvDEgy6QY2wCHzYf2&690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TITLE="数学组集体备课(四)——《
(2)公式特点:(1)相同点:都需知道a1与n.
例1 在小于100的正整数的集合中,有多少个数是9的倍数,求出它们的和。
解:(略)
练习一
变式题: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和是54?
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 ,前n项为
则
由公式可得
解之得: (舍去)
∴等差数列-10,-6,-2,2…前9项的和是54。
思考:其实,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a1、公差d、项数n、末项an、前n项和sn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联列方程(组),就可求其余(两个)。(知三求二)
练习二
例2 某电影院的一个影厅中,共有20排座位,第一排有16个座位,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请问这个影厅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练习二: 1.已知一等差数列中a5=10,则s9=(
想一想:
1.等差数列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
(首末两项的和
2.等差数列有奇数项,那么前n项和等于 (中间项乘以项数 )
三、课堂小结:
1.回顾公式的推导,从特殊到一般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2.倒序相加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
3.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四、作业分层布置:1.必做题:P125 第1、2、5、8题;
【板书设计】
课题: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公式:an=a1+(n-1)d
|
屏幕 |
例1
例2
|
一、情景引入:1.以三角形图案开始,高斯算法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两个探究
1.探究1,从特殊数列入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 “倒序相加法”的优点。
2.“看谁算得快”是为了联系“梯形”图形,启发同学的思维,也是加深倒序法的感性认识。
3.探究2:公式的推导,要求学生自觉地应用“倒序相加法”。
从情景引入到探究1、2,到公式的认识,无不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例题及习题的选择
练习题包含了三种题型,训练全面;能很好地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附件2:活动照片
http://s11/mw690/001xpvDEgy6QY1OAtIu1a&690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TITLE="数学组集体备课(四)——《
http://s5/mw690/001xpvDEgy6QY1OUHOs24&6904.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TITLE="数学组集体备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