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体富邦华夏时报唯冠公司破产清算 |
破产悬念
唯冠又有麻烦了。
就在各方认为深圳唯冠拿到苹果公司6000万美元和解金再无故事后,唯冠又出了新的变化,而且处境更为危机。
9月1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东高院”)对中国台湾富邦产物保险股份公司(以下称“富邦公司”)申请深圳唯冠公司破产清算案进行了终审宣判。
宣判结果称,唯冠公司的资产状况在二审中得到明晰,其资产价值低于原审自认的债务2.8亿美元,资不抵债的事实可以确定,原审法院(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具备受理富邦保险申请其破产清算申请的法定条件,因此裁定由原审法院受理富邦保险申请唯冠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据悉,富邦公司与深圳唯冠的债权纠纷始自唯冠在台湾的供应商友达广电,当年友达将其应收账款卖给了富邦公司。2010年11月,深圳中院曾判决深圳唯冠向富邦保险支付867.97万美元。2011年5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发出强制执行通知书,但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发现,查封、处理的财产都已被用于抵押贷款,银行享有优先受偿权,法院据此认为深圳唯冠目前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
随后,2011年6月27日,富邦保险向深圳中院提交申请书,请求法院宣告深圳唯冠破产并对其进行破产清算。当年12月27日,深圳中院就此案召开了破产听证会。深圳唯冠承认已严重资不抵债,不过提出正与美国苹果公司就iPad商标权进行诉讼,此事可能有助于实现最大化,如果进入破产程序的话,iPad商标会大大贬值。
2012年3月,深圳中院裁定驳回富邦公司请求。不过富邦不服一审裁定,于是向广东高院提起上诉。今年6月,广东高院对富邦保险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庭审,但未当庭宣判。
而在今年6月底,唯冠与苹果公司达成和解后,广东高院认为:登记在唯冠公司名下的“IPAD”商标作为唯冠公司的无形资产,具有相应经济价值。在该资产未进行处置以前,尚无法准确确定唯冠公司的资产状况。二审期间,唯冠公司与苹果公司、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就上述商标权的处置问题达成和解协议,以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的方式解决“IPAD”商标过户到苹果公司的问题。法院已根据苹果公司的申请,办理该商标的过户手续。
据此进一步认为,唯冠公司的资产状况在二审中得到明晰,资不抵债的事实可以确定。原审法院已经具备受理富邦保险申请其破产清算申请的法定条件。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富邦保险来申请唯冠破产清算是符合破产法规定,是有权利来申请。只要是认为唯冠不能清偿自己的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提出请求。”
“从7月份苹果支付唯冠6000万和解信息一公布,实际上,唯冠进入破产清算没有悬念了。唯冠资不抵债明显缺乏支付能力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唯冠iPad律师团主席,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才元律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唯冠早在2010年初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实际上,从财务报表上看已经资不抵债并明显缺乏偿债能力。特别是2010年11月以来,深圳唯冠已经没有任何经营活动了,处于一种特别监管状态。”
6000万的“瓜分”
“一直都说我们富邦保险的债权比较小,这些是舆论,包括银行胡说的。我们富邦债权并不小,八百多万美金。我们在普通债权里并不是小债权人。银行占了很大,但是银行是有抵押的,有房产抵押。比如唯冠所有厂房拍卖之后偿还了银行的抵押款。银行虽然总债额很大,但是这些债额是有保障的,唯冠是把厂房、土地、设备抵押出去才贷了款。他们的资金缺口并不大,所以在普通债权里,我们是大债权人。”富邦保险的委托代理人、北京市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陈忆律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深圳唯冠创始人、董事长杨荣山此前对外披露的信息显示,唯冠集团现在外债大约为4亿美元,其中下属公司深圳唯冠的债务就高达2亿多美元,有100多个债权人,最大的债权人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国开行、广发银行、交行、浦发行、华夏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等八大银行。
“富邦保险作为普通的债权,我们不走破产程序,所有的资产我们是拿不到的。因为当初盐田法院已经给我们下了执行裁定,说唯冠没有任何资产可供。”陈忆律师称。
“破产法规定,在破产程序中,同一顺序的债权人按比例清偿。当财产不足以清偿本顺序债权人的时候,按照比例清偿。破产的清偿顺序是有一个法定的顺序,先清偿破产费用,拖欠的职工工资、福利以及国家税款。然后是有抵押的债权,最后是普通债权。”于国富进一步对本报记者称,“破产进程是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法院认为破产需要组成的破产债权人会议来作为权利机关的。富邦保险可以启动这个程序,但不能左右这个程序。富邦保险最后能不能拿到这个钱也是个问题,但是他要提出申请,只有进入破产程序,才有可能拿到偿付的钱。”
而在富邦与唯冠的纠葛中,帮助唯冠与苹果打官司的律师事务所也开始向追讨自己的律师费。
7月底在唯冠取得苹果公司的6000万美元和解金后,深圳唯冠代理律师事务所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以及北京国浩律师事务所对外表示,要求唯冠分别支付双方的律师费480万美元、240万美元。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才元律师此次进一步证实称,“唯冠需要支付的律师费用,广和律师事务所是6000万美元的8%,国浩是4%。”
于国富称,“唯冠律师团队(指IPAD商标案,唯冠聘请的律师团队)的律师费用很有可能作为普通债权来清偿,在没有特别约定情况,唯冠律师团队的债权是普通债权,同一顺序的。唯冠律师团队是否能拿到律师费用,得看清偿完前几个顺序后还能不能剩。如果能剩下,能剩下多少,够不够普通债务人。一般不够普通债务人,那么就要按比例清偿,或者干脆清偿完前几个顺序就没有钱了,普通债权人就没有办法得到清偿了。破产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程序,大家已经分完了,就拿不到钱了。”
唯冠转型
“这并不意味着唯冠一定会破产,现在只是受理破产,破产还要开债权人会议,大多数债权人不希望破产,如果破产还要花一年多时间,还要花很多钱。”唯冠创始人、董事长杨荣山9月21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唯冠现在资产清晰,另外深圳唯冠只是唯冠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对于唯冠的未来,杨荣山7月在与苹果公司达成和解时表示,希望带领唯冠转型节能领域,主要是进入LED领域。有消息进一步称,唯冠科技已经接收到来自国内外投资商上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已在境外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向LED照明与生物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转型。2008年,唯冠曾投资1550万美元,在深圳成立了唯冠光电照明有限公司。作为唯冠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负责LED照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安装。2010年,唯冠旗下的武汉唯冠以及武汉兴冠电子开始生产、销售LED光电照明产品。
不过业内有市场观点认为,目前LED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唯冠集团能不能转型成功,有不小难度。
但对此杨荣山并不认同,他9月21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唯冠转型LED行业有三个优势。一是唯冠有20多年从事耐久性产品的设计、生产经验,所生产产品多数具有超过十年的耐久性。二是LED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多数是低级产品的竞争,进入门槛比较低,而唯冠与这些产品区别的是走“高端路线”。另外唯冠在全球多年的行销经验也会给唯冠转型带来不少帮助。
资料显示,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生产的产品有液晶(LCD)显示器和显像管
对于深圳唯冠破产危机对唯冠转型的影响,杨荣山认为,不会带来什么影响,“深圳唯冠只是唯冠集团的一个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