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二王着装”看光线华友难成一路人

(2008-03-18 17:31:35)
标签:

杂谈

 

从“二王着装”看光线华友难成一路人

文/罗小卫

光线与华友的合并,曾经被认为是门当户对,如今突现裂痕着实让业内震惊。

这事倒是让记者想法当初他们两家人的着装花絮,记得去年11月19日光线与华友宣布之时,华友当家人王秦岱身着休闲装入场,而光线的当家人王长田却是西装革履,如职业经理人一样。

“早上穿衣服我在琢磨穿什么好。”王秦岱幽默地解释自己穿衣服的考虑,其大概的意思是,“我与光线的王总之前商谈两个公司的合并时,他经常是休闲穿着,而我却穿着西装,显得太过严肃,不够娱乐,现在华友与光线合并向娱乐转型,我想转型就先从服装上向王总学习,也穿休闲装,没想到今天我们两个又调了个。”

光线与华友,一家是以电视娱乐节目制作为主的娱乐公司,一家则是以SP成名的互联网概念公司,看起来联系不大。然而娱乐与互联网的融合大趋势以及各自的发展需求将他们拉到一处。

但是遗憾的是,虽然之前想法美好最终却各奔东西。这真应验了两位王总的衣着,一直无法“统一着装”。

以西装来看两家公司的合并也许有些八卦,不过从一个侧面或许暗合了其内心各自追求发展的不同。

“好合好散”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话,不过这话看来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合起来时看到的都是优点,要散之时看到的都是缺点,而且散时之前不是你对不起我,就是我对不住你,反正心中已经有了种种不满,这总是得找些渠道释放一下,将压抑的郁闷一吐为快。

“相受容易相处难”,这话用到两个公司上好象也十分恰当,实在都不愉快了,好合好散是大家的期望,尽管很难,但这总是人们美好的期望。

 

 

 

附:光线华友“指责门”中了结“婚变”

文/罗小卫

看似美满的“姻缘”往往最终结果却是各奔东西,光线与华友就是一例。就是这桩被一致看好的美满“姻缘”还未至成亲,就突然出现了180度的转弯,这真应验了那句知名的广告词: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不可能)。

破碎的“美好婚姻”

3月7日,光线与华友世纪(Nasdaq:HRAY)合并失败的消息正式揭幕。当天华友世纪宣布,该公司已经同光线传媒达成一致,将终止2007年11月19日达成的合并协议。

之前有消息称,华友世纪已经召回曾派往光线的队伍,这意味着双方曾在合并中所迈出的最实质一步已被收回。

“确实是因为两家公司在中长期以及短期发展发向上很难统一,很难让股东利益最大化。”华友控股董事长兼CEO王秦岱3月7日公布第四季度财报后第一时间对媒体公开解释。而华友世纪官方消息进一步表示称,主要因为双方在企业战略方面存在分歧,两家公司已经达成共识,合并并不符合各自的利益。

华友世纪截至12月31日的2007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总营收为167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23.0%,同比下滑1.1%;净亏损为313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60万美元。

“企业的人生跟人一样,也会经历风雨,但不经历风雨无法见到彩虹。”王秦岱举例称,“互联网泡沫破碎时,新浪,搜狐,网易当年的经历可能还不如我们现在,后来不是现在也作得挺好。”

去年11月19日,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宣布“订婚”,组建成为一家新的公司——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在新公司中的初始股份比例为42%,两年内如果新公司股价上升至一系列的目标价格,则分别增发新股给光线传媒,从而使光线传媒的股权比例上升,当股价达到8.5美金或以上时,光线传媒最多可拥有65%的股权。

据悉按照约定,两家公司的资产和股权交割应在今年1月底前完成,交易的最终截止日期是3月31日。不过双方合并推进一直不是特顺利,至今仍停留在业务层面的交流,并未涉及到财务。

公婆各有其理

两人携手相伴时优点通常会放大,而分开时缺点则会放大,光线与华友似乎也是如此。

此次光线华友合并失败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而之所以如此是传不同渠道传出的对两家种种不利的消息,甚至形成“指责门”。

对于双方合作中出现问题,针对光线的质疑主要是两点:一是业绩问题;二是光线的家族企业性质。其中业绩问题被认为是产生华友不满的主要原因,有消息称在合并之前,光线传媒告知华友世纪,称其业绩良好。但合并之后,华友世纪却发现光线传媒的收入和业绩存在虚报的成分,实际业绩仅为原来告知的1/10。

“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的财务一直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在审批。德勤此刻正在光线做审批,所以不可能有任何财务数据出来,外面关于我们财务数据的传言是胡说八道。”3月4日中午,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接受采访时气愤地称,“质疑我们的业绩这不是在说德勤有问题?!”

而对于家族企业问题,王长田称中国甚至亚洲,多数创业型企业,包括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大部分都有家族企业色彩,光线没必要去回避这点,也不认为这是“很丢脸的事情”。

而对于与华友的合并,光线内部高管目前也不太满意,主要观点认为,两公司在管理风格、执行效率等方面存在反差,加上华友股价表现乏力、业务亏损拖累现金储备等因素。

华友管理层遭股东起诉?

    “对于这次与华友合并失败,我认为是王秦岱的个人权利欲望太强所致。”3月4日晚十二点左右,笔者写稿中,突然接到一位自称是前华友员工的匿名电话,其表达了自己对此次华友与光线合并失败的看法。

“我是十几天前从华友离职的。”该人士激动地介绍,他在华友工作多年,刚与华友以前的一些同事聊天过,看到他们对此次合并失败一事很难受,他的同事现在职不方便说话,他看不过眼,替他们表达一下他的观点,一吐为快,“离开华友是因为看不到光明与未来”

“(王秦岱)他说他要净身而退,但在1月18日的华友年会上又说要带着华友继续走下去。”该人士忧虑地表示,“此次华友与光线合并失败股东会损失多少?”

资料显示,当初在11月19日光线与华友成立的新公司中计划,王长田出任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华友控股总裁王少剑将出任联席总裁兼CFO,而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将出任联席总裁,而华友控股董事长兼CEO王秦岱退出管理层。

王长田当时解释王秦岱退出的原因时表示,“我多次挽留他,但他个人有一些自己的安排与发展计划,同时也觉得我可能更加适合做新公司的管理者,他主动提出退出。”

不过华友世纪新闻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回映称,“王总(王秦岱)是说在新合资公司中退出,但新公司根本就没有成立,因此没有退出的必要。”

“华友的股东已经给管理层写信,起诉华友的管理层与光线合并失败。”该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华友世纪是家上市公司,任何重要事情包括管理被起诉,都会第一时刻公布出来,不可能隐瞒任何事情。”王秦岱3月7日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更愿意讨论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的事情,对谣言不太想花精力谈。”

光线与华友的婚变看来已经无法挽救,同时对于该匿名前华友员工的具体身份以及其他具体情况,目前也无法得到准确证实。

“华友的SP业务开始稳定逐步成长,音乐业务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69.1%。”王秦岱对华友的未来发展规划认为,“电信重组使得电信移动运营商都加为三家,中国电信作为老牌运营商,会为移动业务带来新的活力同时3G业务的到来,这些新的情况会为华友的发展带来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