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域名的谐音,在互联网上活跃着一大批“玉米虫”,他们以域名作为投资,靠“炒玉米”取得回报,这批人的举动使得域名投资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向。
股票让许多投资者去年发了横财,同时也催生了新一轮的炒股高潮。一大批新股民杀入股市,争相开户,试图追赶“牛市”的狂潮。
“每天我们这都有四五十人新开户。”某证券公司内部人士对笔者透露时担心道,“这么多人入市,都会不会炒啊?!”
“这其实反映了我们现在投资项目有限的局面。”一位张姓投资者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目前大多数中国人的主要投资渠道不是股票就是房地产。
事实上目前可以投资的地方不止这些,外汇、基金、集邮、收藏等都可作为投资项目,尤其对于大批网民来说,“互联网域名”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投资趋势。
据悉最早的域名投资者2000年就进入了这块领域,成为第一批掘进域名投资者。
成功投资
让域名投资者热血沸腾的是Google.cn与FM365域名事件。
众所周知,Google是全球搜索巨头,不过其Google.cn域名几年前却被北京国网公司抢注。据悉,Google为了夺回.cn域名,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争议请求,但被驳回。遇挫之后,Google在2005年4月选择了赎买。当时盛传成交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上,这让当时的域名投资界为之一震。
FM365曾是联想集团在2000年4月互联网络泡沫时期投入创建的门户网站,据悉,到2001年6月11日联想与AOL宣布合资之前的一年时间里,联想为FM365投入了上亿元。因此,FM365的域名价值相当可观,然而谁也没想到在2003年年末,FM365的域名却因续费疏忽被265网站的负责人蔡文胜获得。后来经过多方谈判,联想用一定的资金才取回了FM365域名。
以上仅仅是域名投资的特例,而新注册的域名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回报。资料显示,“名城苏州.cn”的中文域名曾以76000元的价格卖出。域名投资专家介绍,注册一个好的域名,每年的花费不过100多元,而成交的域名,价格多在数千元以上,稍微好点的域名,都能卖到上万元,甚至是数十万元。
“玉米虫”
分别在百度以及GOOGLE上面输入“域名投资”可以发现,两者分别可以查到491,000条与2,110,000条关于域名投资的内容。
域名投资者介绍,因为“域名”与“玉米”谐音,因此在域名投资领域,这些投资者将“域名”戏称为“玉米”,并将域名投资者称为“玉米虫”,将注册域名称为“煮玉米”。
目前网上活跃者一大批“玉米虫”。
这此人几乎天天挂在网上,虽然有时做些别的工作,但只要一有空就会出现在各域名交易网、讨论区等,搜寻尚未被注册的好域名,遇到好的域名或是突然想到一些好域名,就赶紧在网上抢注下来,伺机出售。
有“玉米虫”透露,他们有专门的工具来抢注域名,这其中如实时注册软件、域名自动搜索软件等工具。
据悉,由于域名投资成本低,注册方便,因此有许多人投入其中而且有的人则还以此行作为创业项目,厦门的孔先生就是一例。他2003年开始从事域名投资,手上有将近3000个域名,2005年5月创办了厦门易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他所拥有的网站易名中国已经在域名投资圈内有一定的名气,在上面交易的域名已经达到了3万多个。
繁华中的萧条
虽然域名投资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这并不完全意味着繁荣,这正如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近期分别发生在河北石家庄与福建福州的域名拍卖事件就值得警惕,其中前者
“流拍”, 后者则交易清淡。
河北省首次域名拍卖会原定于2006年12月8日上午10时在石家庄举办,
打算拍卖包括南三条、易水砚、丛台、怀特等在内的19个国际域名及通用网址,然而最终因无人报名竞拍,最终不得不“流拍”。
“我想流拍的主要原因是我省以及省会的IT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该次拍卖的筹办人冉庆军后来总结称。
河北的“流拍”消息还未消去,一个月后福州首届海西中文域名拍卖会也效果不佳。据悉当时近百位域名投资商携带了341个中文域名前来参会,渴望能在拍卖会上多“淘”些金。然而,由于现场气氛过于惨淡,该届拍卖会只持续了1个多小时就草草收场,结果仅有25个域名拍卖成功,成交量仅为7%左右。
对于出现的冷清场面,海西中文域名拍卖会负责人认为,虽然注册一个域名十分简单,但投资成功却需要有一定的域名投资专业知识。中文域名的商业价值与其应用基础有关,如果没有大量的应用基础,商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有投资者地一步提醒道,域名投资事实上与股票、房地产、收藏、集邮等其他投资方式一样,同样存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最终受益者毕竟是少数,而要想成为其中的胜者,一定要防止盲目跟风,有想成功一定得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包括对好域名的识别以及与域名投资商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