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成功启示分析:守得云开见月明
文/罗小卫
“郭德纲真火啊!”
夜来无事,打开电视,又看到郭德纲在晃动,不得不发自己内心感叹。
阅郭简介,发现其也是七十年代人,而且仅长自己一岁,而反观郭目前之成就,不得不发出四字感叹:自愧不如。
一直想写篇关于郭的文字,研究一下郭德纲为何突然就成了名人。
想想说相声的那么多,而在笔者的心中,好象也就那么几播人,先是以侯宝林、马三立等为代表的一批;二是以马季、姜昆为代表的一批,这批人中名人不少,侯耀文、冯巩、牛群、笑林、李国盛等等,好象这拨人在中国的相声舞台动作最大,当然也许这与当时以电视为主导的传播平台有关吧。
这批人之后,相声好象沉寂了下来,全国人民都“杀入经济主战场”,相声与其他冷落的艺术相似,瞬间边缘化了。然而谁也没想到2005年底,郭德纲突然冲入人们的视线,而且在其在春节晚会亮相之后,瞬间占领各个媒体的版面,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无不闪现出郭的身影。第三代相声代表人物好象从天而降,命运将这个光环给了一个叫郭德纲的人。
观郭的历程,好象也是不易,在其以相声成名之前,也是杂七杂八皆有涉猎,主持、表演、影视、娱乐节目,走了个差不多,也许是出于生活的需要,也许当时他也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出在哪里,于是只好四处折腾吧,各条路都闯闯,寻找柳岸花明的瞬间。
不过好在即便郭德纲四处折腾,他总是没离开他的相声事业,而且还弄了个德云社,就是这块阵地,使其还有一片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是此种境地,他给自己封了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的称号,这看似揶揄,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的精神安慰,其中骨子里也藏着其卧薪尝胆,终有一搏的孤独不败精神,因此,大家看看现在之所以其不屑于所谓的相声名家,原因何在呢?
很简单,在他个人苦苦挣扎、孤独求索的时候,哪个前辈帮助过他,哪个人是他的领路者,没有。既然没有,那么他又何必给其他人以面子呢?而且相信在其心中,对所谓的前辈名家的相声,一定还有他的一个看法,可能他认为有些人的相声未必就有他的好。
那么郭的支持者在哪里呢?谁又是其成功的强劲动力呢?
郭的客户,他德云社的听众。
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人来说,对于一个企图依靠自己努力来获取成功的人来说,你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靠你的实力,取得你所面对的普通大众的认可,一而在在而三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你的客户提供优秀的作品,而且还要坚持不屑,持之以恒,无论在你人生的哪个阶段,你可以四处游离,但是你一定不能忘记你的本行,你的核心竞争力,你最终想让人认可你的工具,对郭德纲来说,他的本行就是相声,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这块业务。
苦苦的等待,终于让郭“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终象一个原子弹爆发,“举国皆见郭德纲,英雄魅力无法挡。”
虽然我们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并非相声,甚至与这个行业根本就无关,不过所谓成功皆有相同处,在这个日益让人迷失自我的时代,认清自己,并坚持自己所走之路,去苦熬,去等待,去锤炼,终有一天成功会向我们挥手而来。当然这其中要求一是要有一个自己的平台,二是要能够生存下去。这才有熬的机会与可能。
而在这个路上,最可能出的问题是可能会因为生存或是其他某方面的原因,做了别的行业。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成功了,只不过可能此时的成功也许并非是自己当年所期望的那样,如想当作家却成为企业家,商人,想当商人却成了别的。
郭德纲简介:
郭德纲,生于一九七三年,原籍天津,自幼酷爱各种民间艺术,终于在八岁那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
现居北京,经常参与各种相声的演出,并从事主持、表演、影视、娱乐节目,并着有民俗读物《话说北京》。相声方面,曾经与我国着名相声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