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盛海耕老师。重读盛先生一篇评论我的文章
(2025-07-06 19:12:30)怀念盛海耕老师。重读盛先生一篇评论我的文章
读高昌诗集《两只鸟》
盛海耕
高昌的诗集《两只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里的大部分的诗我细看了两遍,小部分只浏览了一下。这里我谈点读后印象。
我觉得这本诗集中,有两类诗写得很好。
一类是牧歌式的。如《我常常忆念一个小小的角落》、《心连心》、《像我这样的向日葵》、《荞麦花只有一个秋天》、《我们的家》、《母亲不知道维纳斯》。这些诗情思真挚而深沉,有着淡淡的忧伤,却又健康而明朗;这些诗意境温馨而宁静,读来恰如进入一个个绿树成荫的村庄、一座座和平恬静的庭院。
这样的诗,古今中外的人们都需要,而且,随着世界的现代化,随着钢铁的撞击、都市的崛起、人心的浮躁、物欲的横流,这样的诗将越来越为人们所珍视,正如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之珍爱每一片绿色。
我从诗人牧歌式的诗中,看到了诗人诗心的善良和诗觉的细腻。
母亲却知道连衣裙和高跟鞋
读着这样的文学作品,我的心头总会隐隐作痛。城乡差别造成的社会分配的不公、“命运”的不可索解之谜、母亲对城里姑娘的欣赏羡慕和对自己的儿女的疼惜爱怜,都在“停下锄头呆呆地说:人家的丫头‘高级’”这一细节里表现出来。诗中的母亲使我想起了中国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千千万万勤劳朴实善良的母亲,想起了我自己的已故的母亲。这就是高昌的诗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是有诗才的。这不仅表现在他的白描式的文字,也表现在他的善用比喻。郭沫若曾说作文的秘诀之一在少用比喻,亚里斯多德说善用比喻是天才的标志。我赞成亚里斯多德的说法。我从他的诗中暂时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天才”,但他的善用比喻却是实实在在的才华。爱是抽象的,他却用比喻把它写的如游鱼般生动活泼。
爱就像细密的针脚
总想缝住那些破碎的忧伤
爱就像雪亮的刀锋
总想割断所有的悲哀和凄凉
爱就像一朵沉重的云彩
在忧郁的苍穹中徜徉
它眼中含着清澈的泪水
心中盛满亮丽的阳光
——《心连心》
要创造这样的比喻,需要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自然还得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读高昌的诗,让我时时想起高昌这个人。他是沉稳而不露锋芒的人,他的诗才似乎也是这样的,并不神采飞扬,却是沉稳厚实。
他的另一类我以为写的很好的诗,是讽刺性的、批判性的,如《你看你看》、《一只豪华型沙发》、《这世界因他们而寒冷》、《颂歌天天唱》、《假如我们不去送礼》、《珍珠》、《脊梁》。从这些诗可以看出他的诗心善良而不天真、温和而并非没有严峻。
总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总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别人全当作泥土吧
让我来踩成一条道路
——《珍珠》
此诗巧妙点化鲁藜《泥土》一诗的诗句和诗意,“反其意而用之”,自成一极有批判锋芒的好诗。文学既然要引导读者向往真善美而憎恶假恶丑,文人自己就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热烈的好恶”(鲁迅语)。我和高昌虽只见过一面,但我以为他是个外表随和而内心很有主见的人。是的,诗人作家是应该这样的,否则他的作品还有灵魂么?
高昌的诗“先锋”气味不多。我以为,这是他能写出好诗的秘密之一。“不多”,也就意味着“也有一些”,我觉得他那些或多或少沾染些“先锋”气的篇什,都不同程度的不成功。《失眠症》、《话说李白》之类可见作者的机智俏皮,可我不喜欢这类嬉皮士式卖弄聪明的东西,有些太粗俗的词句和形象,如粗阳具、呕吐之类,也不宜入诗。闻一多先生早就指出过这一点。
多一些真诚与真挚,多一些严肃与深沉吧。离“先锋诗”的浮躁与喧嚣远些再远些吧。苟能如此,诗女神会更垂青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