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昌:为咏物阶猜题

(2023-12-22 12:28:37)
分类: 我说
为“咏物阶”猜题
高 

传为唐上官仪所著的《笔札华梁》中,提到诗的八阶,也即八种题材种类,第一是“咏物阶”,列举的是唐初的两首诗:“双眉学新绿,二脸例轻红。言模出浪鸟,字写入花虫。”又曰:“洒尘成细迹,点水作圆文。白银花里散,明珠叶上分。”这两首诗也收入了全唐诗,但都没有作者署名,也没有题目。两首诗各咏的是什么“物”呢?

我猜第二首题目是《露华》,诗句比较浅白,不用细解了。第一首的题目是什么,则颇费斟酌。我试着猜测,或许是《荔枝》吧?荔枝花梗为嫩绿色,果实呈淡粉色,果名像群鸥的鸣叫,果纹像小虫爬出的字样。唐代白居易说“风吹新绿草芽坼”,是“新绿”的同义;宋代黄庭坚说“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是“轻红”的同义;明代袁宏道说“戏水鸥雏分浪出”,所以我猜“出浪鸟”指群鸥;唐代杜甫说“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仇兆鳌注解“虫书”时说“虫蚀如字书”,所以我猜“入花虫”为字书……当然以上仅是戏猜,不是标准答案。

咏物诗一在体物,二在咏怀。体物,见其恰切。咏怀,贵在兴发。以此衡诗,上举“露华”“荔枝”云云,仅得中下之姿而已。

《笔札华梁》在“咏物阶”中引用的两首初唐作品,虽未署作者名字,但颇有上官仪所谓“上官体”的特色,全诗对偶中正,辞采绮错婉媚,声韵讲究忌避声病,带有近体诗探索时期的形制特色。但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靡丽的辞采背后,缺少诗言志的灵魂。

可以对比一下同时期的诗人卢照邻的《浴浪鸟》:“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这首诗也注重属对和声律,但更重要的是“奋迅”“长怀”四字,浇出了自我的心中块垒。卢照邻为风湿症所苦,不得不住在具茨山的活死人墓中隐居,但他的文字是鲜活的,不为病态的辞采所拘囚。而《笔札华梁》所引用的两首无名氏的咏物诗,却给人以四肢无力、行动不便的感觉,读来岑寂淡漠,恍如平水死波,了无生趣。

简言之,掌握基本的格律知识和辞采技术,还仅仅是创作的初阶水平。此时值得注意的是要把诗写活,而不能写僵。僵,就是僵化、硬挺、肢体不灵活的意思。什么是僵诗?乍一看光彩华丽,像模像样,但是却缺少性灵和情志,没有体温和灵魂。

孔子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着眼的不是翰墨辞藻之巧,而是社会功用之重。正如《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诗人虽非学问家、文章家,却更需要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摸爬滚打一番。

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看起来很闲适,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句,自然透出人间烟火气息。他不是脱离开世俗生活,不过是“心远地自偏”罢了。即使是写过“身如入定僧,心似随风草”的顾随先生,也说过:“常人只认为看花饮酒是诗,岂不大错!世上困苦、艰难、丑陋,甚至卑污,皆是诗。”顾随先生认为,一切“世法”皆是“诗法”,“诗法”离开“世法”站不住。

顾随说:“所谓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诗人,所写太狭窄,不是真的诗。”他将那种自称“在社会上要不踩泥、不吃苦、不流汗”的“诗人”称作“豆芽菜诗人”,认为他们就像“在水里长出来的漂漂亮亮的豆芽菜,没前程”。正因如此,顾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困顿生活中感叹“空悲眼界高,敢怨人间小”时,仍然深情地写道:“越不爱人间,越觉人间好。”
中国文化报 > 2023-12-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