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板门店纪事》随感

(2023-08-16 22:26:50)
分类: 散文
中国文化报 > 2023-08-02
时间和历史,好像是一只船
——《板门店纪事》随感


板门店全景   葛力群 摄



高 

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署,至今已经整整70年了。重新打开田间先生1953年7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板门店纪事》,我心潮起伏,感慨良多。这本书页略有发黄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穿越岁月风雨,仿佛带我重新回到了70年前的那些波澜壮阔的烽烟岁月。

抗美援朝期间,田间先生曾经两度赴朝,并曾以记者身份深入板门店谈判帐篷内,亲身经历了那不同寻常的历史细节,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些震撼心灵的时代风云和壮丽风姿。这里的12篇故事,是他在板门店的“见闻录”。当年,他离开朝鲜回国时,曾经“和我们志愿军的将军、战士以及朝鲜的友人相约,要写一本小书,为和平呼吁”。他说自己的这本书“以弹片和鲜花为主题,就是为战场上的壮士而写的,我愿将自己在他们帮助下,从血海之中采摘的那不朽的金达莱,捧献给他们,那些国际主义战士、大无畏者、史诗的主人。”

当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乘坐吉普车驶向开城时,一路之上常常看到的情景,就是空中突然一道信号弹打来,接着是枪声不绝……他回忆说:“我们就是穿过信号弹的稀稀落落的枪声,到达开城前线的。那时,板门店已开始谈判。不久,我们也作为旁听记者,进入到板门店谈判帐篷内,谈判声、炮弹声,把谈判桌,以致帐篷,都振荡起来。”

在当年,板门店,还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在田间随身所带的朝鲜地图上,甚至都查不出这个地名。他来采访的时候,这儿只有三户人家和几间草舍。草舍的屋檐已被枪弹打穿,上面仍然挂着弹痕。进行谈判的帐篷,就在这些草舍的对面,中间只隔着一条公路。

在公路的另一侧有一小块平地,平地上有两座白布帐篷和一座绿布帐篷,立在稀疏的松树中间。板门店的这座绿布帐篷,由于风吹雨打、日晒露蚀,已经逐渐褪成白色。那些战争贩子尽管曾经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可是“在人民的和平要求的压力下,现在不得不经常到帐篷里来,坐一个钟头,或者半个钟头,或者坐几分钟。”

田间在《板门店纪事》的第一个故事《在谈判桌上》中自信地写道:“和平展示的意志,将要把这一座帐篷,变成一幅图画,挂在历史教科书上。”他说:“在人类的历史中,板门店的故事,会是历史的一页,现在让我记录一点印象,奉献给公正的历史家们。”“我来板门店所要访问的是和平战士,我在板门店所欢呼的,也是和平战士。我在这里所见所闻,使我相信,中朝的和平战士,会把光荣与勇敢,永远留在板门店,会把保卫和平的赤胆忠心,写在帐篷上。”经历了70年的峥嵘岁月,山河无恙,这些铿锵的话语依然能唤起我的深深共鸣。

田间在朝鲜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住在松古洞村。松古洞离板门店很近。村的东北面,一个小山坡上,铺着一块红布板。跨过这块红布板,就是板门店会场区。他细腻地写道:“我一来到这里,我们的志愿军和朝鲜老乡,就很款待我,给我让出一间草舍,草舍里面,桌子上放着一瓶红月季花。花正开着。”烽火硝烟年代的这瓶红月季,让我们看到了对胜利的信心,也看到了对敌人的轻蔑。那艰辛岁月里的一瓶红花所寄寓的,不正是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真实情感吗?田间说:“我不是一个军事家,甚至也不是一个军人,我是从北京来的一个普通诗人,我要以和平保卫者和诗人的名义,向和平战士致敬。”

因为可以现场采访的特殊机缘,田间在《板门店纪事》中也记录下几个现场交锋的谈判细节。比如对于“八八·六高地”的划线,对方说他们的战车已经出现在那里了,我方代表嘲讽:“你们的战车现在已经被打坏了吧?”涉及实地查验证据,对方坚持要用坐飞机的方式去现场取证,我方则坚持“走步去”,或者“骑马去”,并且提出这样可以沿途照相,而且材料也更准确……再比如说到某某江河的控制权,对方诡辩说江河都是他们控制的,因为他们有船在江里。我方驳斥对方说:“我们是有大炮的,我们的炮在控制着它。”对方仍然说,江河上的船才能控制江河,我方反驳说:“船已经被炮打坏了,要知道炮是可以打船的。”对方刚说“你打不着”,接着下一句又不得不说:“只是一两个月前,你们打中了一只船。”……

谈判桌上的战斗激烈进行,火线上的战斗同样激烈进行。田间写道:“如果说大德山(主阵地,在板门店东侧)是板门店和开城的一扇大门,而“八八·六高地”则是大德山的一只手。为了保卫和平,这一只手是不能让敌人拿去的。自从我们占领了“八八·六高地”以来,敌军不断来进攻,正如帐篷里的美方参谋人员在会议桌上一样的叨叨不休。高地上一棵树也没有,只有20多公尺的交通沟。志愿军爬在雪地里,一手执枪,一手拿着铁镐,一面打仗,一面筑工事。由于在炮火中抢修工事,战士很疲劳……虽然如此,一有惊动,最疲劳的战士,也立刻站起来跳出战壕,向前冲锋,一次一次地把敌人的进攻打退。在这座高山面前,一批一批的敌人死在这里,他们死在这里,他们也不敢说这座山是他们的。”田间说:“朋友们,当我们想起帐篷里的胜利时,我们要记住高山上的胜利;当我们想起高山上的胜利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帐篷里的胜利,尤其是高山上的战绩,我们更要把它记到心里!板门店的帐篷和中朝勇士的阵地,应该同时写成一首万古不朽的和平之歌。”

在这本《板门店纪事》的开头,还有四页铜版纸的珍贵照片,其中一幅《正在耕作的阿妈妮》的照片,是雪立同志拍摄的。另外关于板门店的四幅,是葛力群同志拍摄的,其中有两幅都是在板门店被美国炮弹炸伤的孩子和母亲的新闻照片。这些照片是伤痕的真实记录,也是历史的确切见证。田间从板门店回来之后,深情写道:“板门店啊,一提起你的名字,就使我非常怀念。虽然早已回到北京,可是你呵,板门店,仍然在我的眼前。”

他亲身奔赴朝鲜前线,翔实记录下历史前沿的风云激荡,留下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时代报告。回眸他的创作实践,也让我对写作者如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脚步奔走在时代前沿,深入到第一现场,扎根在生活深处,笔下才能呈现真情实感,眼中才能分辨美丑是非,心中才能更透彻、更豁亮。

田间和他的夫人葛文一生恩爱,但是他写了那么多动人的诗篇,却没有给夫人写过一首爱情诗。葛文老人回忆说:“那种年代,我们都各忙各的,很少谈个人感情。”2021年8月,葛老百岁高龄时,曾为我们题写了一首小诗:“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奋勇当先。/开阔、阳光普照/祖国美丽大好/河山。”2022年12月23日,葛文老人在北京逝世,安详地走完了101年的不凡人生。田间、葛文等老一辈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境界,与花前月下的所谓时髦客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留下的是一份别具风姿的战士格调和赤子本色。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文坛上某些“风云人物”似乎对表达个人情感细节的作品格外看重,而对表达宏大叙事和家国情怀的著作反而颇多微词,有意淡化甚至冷落。某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好像也只能独唱,不能合唱;只能浅斟低唱,不能黄钟大吕……然而任何时候,我们的文学都不能缺少了大声镗鞳、金声玉振的时代宏音啊。小溪的涓涓细流,又怎能够替代得了大海的洪波巨澜呢?

田间在《板门店纪事》中自豪地说:“历史已经一页一页地在写着。在这个时代,历史的执笔人不是海盗,不是侵略者,而是人民,是和平战士。时间和历史,好像是一只船,在这只船上,和平战士驾驶着它,冲过狂风暴雨,走向胜利的彼岸。我们向前迈进一步,人类的历史就写成了一页。”反复品味田间先生的这段话,我的心里很有感触。人民交到我们手中的彩笔,也正应该激情描绘和记录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历史图景和时代铿锵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说国子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