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高昌词李增山

(2023-04-08 14:41:56)
分类: 他说
读高昌词
李增山

诗歌是活泼泼的生命体。 读高昌词最大感受就是觉得新颖、活泼、可爱,就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顽童,充满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并且在不断地美化着自己,足以令人向往读之,读而羡之,羡而爱之,永远也产生不了审美疲劳感。
一首作品的形成,离不开取材、构思、表达三个基本构件。近日读到高先生发表在微刊上的一组词作,这里就以其中几首为例,仅从这三个基本构件上,证明一下我以上的感受。管中窥豹,远不及高昌词艺术成就之一二。
高昌词有美有刺,涉猎面很广,时代感也很强,这里暂且不谈,只从取材的方法来窥其引人入胜之玄机。《满江红·本“色”》:“春梦消时,方显现、先生本“色”。香满径,玉颜如润,秀丝如墨。朱印牵肠情韵美,乌纱敲梦声威赫。问苍天,天眼可曾开,开毋得? 多少丑,床上褶;多少耻,花间隔。看狂蜂性猛,野鸡骚迫。一脉丹江淫浪浊,千钧霹雳呼声惑。问谁羞、羞后又辛酸,酸还涩。”这是一首鞭笞贪官的作品,通常起题目都会是《贪官某某落马》之类,而此词题目则十分的新颖,本“色”,两个字一个引号,便直捣黄龙,取其“首级”,把题材紧紧锁在了挖掘“贪”之根由上,从而省去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春梦消时,方显现、先生本’色’。”题目已经很吸引眼球,开篇更是令人咋舌,竟敢反其意化用郭沫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之名句!正文紧绕主题,不滋不蔓,字字如铁板铜琶,诵之酣畅淋漓,无不快哉!尤其是上下阕最后的两个问而不答之句,更见作者之匠心妙手。剥掉外壳取内核,不走曲径直抵幽处,一眼见波涛下的漩涡,正是高昌词取材破常规中的一个独到之处。
高昌词构思的可爱之处,不仅是不拘一格,而且是每每巧妙,格格出奇,往往令人意想不到。《西江月·宽窄歌》:“窄处青山不老,宽时绿水长流。闲来更上一层楼,且醉风舒云皱。 红豆抛成红线,清吟最是清秋。月明水湛小温柔,都在赏心时候。”下笔不囿于一事一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坡翁被贬期间于雨中所得,感悟真切。这首高昌词事由不详,背景不晰,却推及更广,前途光明者,征途坎坷者,生活快乐者,境遇不测者,都可从词中找到正确对待的态度。这种看似泛泛之感悟,是从一个个自己或他人的具体经历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同样真切。作者不露面,留给读者自己去对号,是此词的另一个高明之处。让读者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看山看水、抛线清吟的人。还有一点,就是倒装结构。诗词创作一般都是铺垫在先,感悟在后。此词一反常态,开篇就写:“窄处青山不老,宽时绿水长流。”把论点先论据后的论文手法移植到了词创作。他的这种尝试是成功的,读来并未感觉突兀,歇拍句衔接也很自然,那青山绿水不正是“闲来更上一层楼”所看到的吗?下文那风舒云皱的醉意,月明水湛的温柔,把一个探讨人生哲理的沉重话题,写得如此轻松,俨然一个举重若轻的高手。
语言表达是创作的最后一步,再好的题材和构思,没有好的语言表达,也出不了好作品。说高昌词“活蹦乱跳”,最主要的就是指其语言,尽是鲜活的当下语,从不用一个发霉的词汇。《鹧鸪天·咏“水汪汪”》:“寒送春风暑送凉,花般笑靥送芬芳。秋波入醉流仙境,芳草随时到远方。 清眸子,暖阳光,至纯至美水汪汪。心灵窗口端如画,一脉深情涌大江。”此词猜是写抗疫期间的白衣天使。正文尚未读,题目已经令人拍案叫绝!纵然皆知“水汪汪”是指眼睛,又有谁敢拿来作题目?正文聚焦于人物的一双明眸,“秋波入醉”“心灵窗口”“一脉深情”,极尽描摹之能事,几乎再找不到其它词汇来形容。作者把词中主人公写得美的不得了,读者也把这首词作看得美的不得了。《卜算子·那爱》:“总是在奔波,总是求温饱。总是风霜雨雪多,总是真情少。 那梦美如花,那爱青如草。那朵卿云渡彩虹,那点阳光好。”一气写了四个“总是”、四个“那”,吸收了新诗(散文诗)的语言特色,独开一股清新词风。高昌词的成就已经证明,这一词风与苏轼“以诗为词”的主张一样,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杜甫一生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高昌词所以被人喜欢,正是其誓死追求一个“新”字的结果。这个结果又是以孙悟空敢翻出如来掌心的勇气和本事作保障。高昌先生始终都在“求索”的路上,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相信一定会在当今词坛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