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本《郭汉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03-31 11:53:08)分类: 我说 |
学术建设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性榜样
——十卷本《郭汉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10-23 15:11
作者:高昌
来源: 文旅中国
本端融媒体记者 高昌
2019年10月15日,十卷本《郭汉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岩松出席发布会,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作为嘉宾代表在发布会发言并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103岁高龄的郭汉城先生亲临发布会现场,他表示,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有生之年,用微薄的力量继续做好工作,看到祖国美丽灿烂的、打不垮压不弯拆不散的民族戏曲艺术与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很好地结合,开出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多姿多彩的新花。”
韩子勇、祝东力、贾新田、续小强、廖奔、曲润海、龚和德、熊澄宇、薛若琳、丛兆桓、谭志湘、王安葵、胡芝风、徐涟、刘祯、张林雨、王馗等领导和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郭汉城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是我国戏剧戏曲学学科“前海学派”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理论科学化体系的重要缔造者。《郭汉城文集》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汇聚了郭汉城先生从事戏曲研究以来在戏曲理论、戏曲批评、戏剧和诗词创作等方面的成果,记录了他在戏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长期耕耘的风采。
当天的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和恭王府博物馆共同举办,分为新书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两部分。多位戏曲艺术家在发布会现场登台献艺以表祝贺。江苏省昆剧院石小梅吟诵了郭汉城先生创作的诗词,山西北路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任建华演唱了《王宝钏拜寿》选段,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谢涛表演了晋剧《傅山进京》选段。
二
与会者畅谈研读《郭汉城文集》的心得和体会,认为其开拓性的学术创见、深厚的学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淡泊名利提携后进的人品,值得深入研究和弘扬。
王文章认为,郭老的戏剧研究成果和戏剧道路,不仅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中国戏曲发展实践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对新中国艺术理论建设作出的奠基性贡献,而且他们以自己的学术理论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建设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性榜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改革开放新的时期,郭老继续以思想解放、勇于实践的探索,为戏曲艺术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郭汉城文集》是奉献给社会的宝贵的戏曲文化财富,对中国戏曲理论的研究开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郭老基本观点是把戏曲的历史演变,直至今天的发展形态看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这点非常重要。要认识、敬畏、坚持戏曲艺术规律。戏曲的传承发展创新,应该从郭老的文集里面得到深入的启示。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廖奔说,郭汉城先生的学术生涯和70岁的新中国同龄,见证了新中国戏曲事业的盛衰起伏,他对戏曲理论的建树成为新中国戏曲发展的罗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说,郭汉城先生对中国戏曲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戏曲现代化等重要学术思想,对“前海学派”的形成、发展乃至对中国戏曲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表示,《郭汉城文集》充分体现了“前海学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精神,也是郭老一生奔波忙碌于戏曲理论和实践的记忆。山西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贾新田说,郭汉城先生是人民戏曲理论的卓越创造者。文集编撰期间,他依旧坚持亲自修改文稿,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彰显了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戏曲的拳拳之心。
三
《郭汉城文集》主编张林雨认为郭老身上有4种精神,即科学研究精神、个性创造精神、全心全意热爱戏曲的精神和对伟大理想的追求精神。郭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分析具体问题,正是党对戏曲工作的方针政策、戏曲改革和戏曲作用的实际体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曲润海认为,郭老是一位饱学古典与经典的学人,一位把终身献给戏曲的戏曲学问家,一位有鲜明坚定党性和人民性的戏曲作家,一位具有特殊诗境诗情诗味诗趣的大诗人,一位诲人不倦、无私提携青年后学的良师。清华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熊澄宇用4个词回忆了郭老的教育思想,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传承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胡芝风谈到郭老绝不随风倒的治学精神——对于按戏曲美学创作或改编的剧目他给予热情鼓励,对一些存在缺点的剧目他坦诚提出批评和改进的建议,即使对于一片捧场的所谓大作品所存在的问题,他也毫不例外进行批评和建议,体现了无私无畏的责任心和治学勇气。
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涟回忆了今年1月28日郭汉城先生参加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举办的“艺海问道”文化论坛时的情景,对郭老的治学精神、学术态度和高尚人格表示敬重。她认为,郭汉城先生作为新中国戏曲理论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他一生的经历正是新中国戏曲改革发展传承的实践与理论的最好见证。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研究的生态其实出现不少的问题和弊端,希望以郭汉城先生深厚的学术底蕴、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品格,为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从业者坚守学术研究、增强文化自信、探索属于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迈向新的学术高度与人生境界提供镜鉴。
四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认为,郭汉城先生的人民性理论为传统戏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铺平了道路,他在戏曲剧目研究中所确立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至今仍为我们所用,他关于戏曲建设的理论是站在历史发展的前头提出并阐述的一个关乎中国戏曲历史走向的重要论断,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则从时代担当与民族审美的角度来阐述郭汉城先生的戏曲理论,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戏曲史观、对人民性的辨析与追求、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戏曲理论的民族审美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郭汉城先生矢志不渝的学术和艺术追求,展示出中国戏曲理论与实践中最为难得的文化坚守,为文化界标志出属于中国文艺的风骨和精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经得起实践和理论的推敲,已经成为优良的学术传统,持续影响着中国戏曲乃至中国艺术研究的后辈。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以“郭老诗情万丈长”为主题论述了郭汉城先生的诗词创作,著名戏曲理论家谭志湘论述了郭汉城先生的剧本创作,并回忆了郭老指导自己从事剧本写作的经历,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讲述了郭汉城先生指导自己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和理论研究的故事。活动结束后,郭汉城先生即兴创作了诗词:“两袖清风去,一川明月归。红尘豪迈处,磊落几枝梅。”以此怀念张庚、刘厚生、陈默诸先贤。
前一篇:你有好作品吗?(作者:高昌)
后一篇:表彰功勋模范人物,就是赞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