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洋楼:企业文化--未来30年企业制胜之道

按语:6月8日-11日《商业评论》杂志组织的“走进标杆企业考察”第三期。
德胜洋楼:企业文化--未来30年企业制胜之道
http://s1/mw690/001xoFpWgy6Jns8HA8o80&690
对大多数行业,产品品质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因新技术的影响,顾客能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和对比大量的产品。轻点鼠标,就能找到《消费者报告》杂志(Consumer Reports)和市场资讯公司J.D Power等机构的专家收集的客观数据,也能在亚马逊之类的网站上阅读用户评价。
这类信息源构成了一种预警系统,警示产品可能会出现的品质问题。当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宣泄情绪。调查中,2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曾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过某公司及其产品,75%在B2B网站上买东西的顾客说,他们会根据产品口碑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做出购买决定。
然而,尽管企业对错误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但是出错几率反而升高。这是因为很多行业都在不断压缩生产周期。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产量增长超过了就业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员工们不得不倾力投入生产。
鉴于上述种种压力,管理者必须找出一条确保产品品质的新途径。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工具诞生于20多年前,现在也已过时。两年来,CEB咨询公司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司如何才能创造出一种全新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里,员工会将产品品质落实在一言一行中,把其视作个人价值,而不仅是上级的指示。
“真正的高品质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氛围,一种员工都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在这种氛围下,员工不仅会遵循产品质量标准,而且会因为耳闻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管理实践中,许多人在文化选择上存在着诸多的纠结。比如,选择人性化管理对不对?当然对,但是如果人性化没有以制度和契约为前提,就会变成慈善会和俱乐部;同样,强调制度、强调员工对制度和契约的遵守和执行好不好?当然好,但是如果你的制度是非平等的、人格区分的、压制和奴役性的,自然就有问题。所以,管理过程及其相关的管理文化,实际上是一个联动的、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的系统,撇开其中的任何一项而专注于另一项,都可能陷入误区。那么,如何理解管理中的这些文化诉求?这些诉求如何匹配才能促进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文化的成长?德胜洋楼的管理文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首先,在企业最基本的契约——企业与员工关系或者劳资关系方面,许多企业领导鉴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力图在企业内部打造家文化、亲情文化,但德胜却反其道而行。德胜强调:“我们之间是一种劳资关系。你们通过努力工作,可得到更好的报酬,但我保留随时炒你鱿鱼的权力。报纸上宣传的那种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的企业文化,那种像朋友一样的管理,那是极其落后的。”德胜的领导人聂圣哲先生说:“我绝对不会虚伪地说,我们是兄弟。我们永远不是兄弟,这个必须讲清楚,我办公司一开始就按这个原则办的。”
有了这种契约关系,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尽力完善的制度文化和契约文化。就像我们与别人做生意一样,签订了协议和契约,就必须按照契约办事,不然就会受到惩罚。在这一点上,德胜提出了“蔑视程序的人,永远是德胜的敌人”这样响亮的口号和观点。聂圣哲先生说:“我绝对不能容忍我熟悉的人、我曾经帮助过的人蔑视制度,绝对不可以,百分之百不可以。”“认真做事就是按程序做事,一件事即使做成了,但如果不按程序做,也等于没有成功。”“什么时候执行了程序,什么时候我们的管理就到位了,什么时候执行了程序,什么时候我们就没有了腐败。”“你要抓不好工作,你要是把工作搞砸了,置工作于不顾,那对不起,你伤害了公司的利益,你就要收到处罚。”
那么,这种看似严格的、“冷冰冰”的契约关系,是否会形成员工的“干活拿钱”和离心离德倾向?如果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的话,用什么样的措施来纠正或缓解?德胜在这方面的举措有三:
第一,
第二,
“彻底地反对公司官僚文化。什么是官僚文化?你有了权力时牛哄哄就是官僚文化;你有了权力对别人漠视就是官僚文化;你有了权力对别人不尊重就是官僚文化;你很多的事情不想自己亲自去做,就是官僚文化。”为此,德胜制定了管理者在一线顶岗的制度,“一定要顶岗,不顶岗一天,他们的管理水平就会退步。”“没有在一线工作,你就发现不了细节,就不可能对程序的运转做到极致的程度。”
第三,
“我作为企业的主人,我拼命地使企业发展得更好,使大家同样工作一天能够在德胜得到更多的收入,各方面条件更好,到老了,生活有保障。”“爱心是管理到了最高境界的时候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德胜公司在这方面的措施很多,如工作福利好、随意调休、免费打长途电话、公司出钱招待家属、家属来公司在一定时限内免费食宿等等。
德胜的案例,使我们看到了这家公司如何在制度约束和人性化管理之间力求均衡,也看到了两者关系的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其实,上述这些理念,我们的大部分企业领导都懂得。而在实现中这些管理关系和管理文化出现偏差的原因,我觉得一方面是囿于体制和政治需求而不敢或不愿提倡;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没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谁先谁后、强调了一方面如何同时强调另一方面等等。当然,更麻烦的,可能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的阻碍,德胜的案例也告诉我们,这样做的结果,难得被全部的人理解,也需要管理者在管理中费更多的心力和精力,而且,费心费力之外,你还不能“牛”。我感觉,这正是德胜管理文化难能可贵之处。也正因为此,德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考核标准:“把‘诚实、勤劳、能力、学历’作为考核标准,它们的顺序不要搞错”。
【走进标杆企业,造访德胜洋楼说明】
中国管理第一刊《商业评论》主办
关注(商业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