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籍《入若耶溪》步趋原韵仿写
(2022-04-09 09:29:55)| 分类: 诗论词话 |
诗灵何泛泛,逸韵共悠悠。
赏读游心静,妙通玄旨幽。
屈陶浮远岫,李杜照川流。
掩卷留凝念,梦中唐宋游。
赏读游心静,妙通玄旨幽。
屈陶浮远岫,李杜照川流。
掩卷留凝念,梦中唐宋游。
看了一些“我爱古诗文活动”微信号所发的荐读,结合我读他们所办诗意学习营最后选出的学员优秀作品展示,骨鲠在喉。针对本期王籍《入若耶溪》的荐读,说说看法:
很遗憾,这样一首包含许多诗联史上重要发展信息的作品,就被简单的复制粘贴给对付过去了。与其如此赏析,不如留白更好,提些关键的阅读问题更好:
比如:这首诗虽然早于隋唐,但却和一般所说唐以后才兴起的近体诗有许多相近之处。学过一些诗联平仄对仗者,不妨自己试着分析分这首诗的平仄和对仗,
还可以再深入一步看看,八句中形成的对句彼此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还有就是这首诗四联写作思路是按照怎样的线索交织勾连在一起的。多读一些,总结体会各自的“起承转合”以及情景切换交融的,如能自己有所悟再去试着学写,才更容易写好。如果暂时悟不出所以然,那就建议选定其中一两首作模拟样板,模拟翻版仿写。如此读诗学写,对一般资质才更容易写得像,写出有点模样。
看了已有一些学诗培训营最后挑选出来的稚嫩习作,我想给这样摘引现成简单注释的分层级学习提出改进建议:毕竟这样的简注翻译式阅读,只是文言诗的阅读扫盲。按照早已废弃文言诗词这百年来的教育体例一路走来,编写这样的资料,并不需要真正掌握古代诗人实际写作思路,早已轻车熟路。按照这种路数要想也学着试写绝句或律体,大多数人都难以走通。如果不善于多从古人经典的诗作中去分析揣摩他们的结构运思和腾挪联想方式,就凭着自己背过多少这点功底盲人瞎马碰运气,那恐怕很长一段写出的无非也就是格律话的堆叠罢了。
很遗憾,这样一首包含许多诗联史上重要发展信息的作品,就被简单的复制粘贴给对付过去了。与其如此赏析,不如留白更好,提些关键的阅读问题更好:
比如:这首诗虽然早于隋唐,但却和一般所说唐以后才兴起的近体诗有许多相近之处。学过一些诗联平仄对仗者,不妨自己试着分析分这首诗的平仄和对仗,
还可以再深入一步看看,八句中形成的对句彼此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还有就是这首诗四联写作思路是按照怎样的线索交织勾连在一起的。多读一些,总结体会各自的“起承转合”以及情景切换交融的,如能自己有所悟再去试着学写,才更容易写好。如果暂时悟不出所以然,那就建议选定其中一两首作模拟样板,模拟翻版仿写。如此读诗学写,对一般资质才更容易写得像,写出有点模样。
看了已有一些学诗培训营最后挑选出来的稚嫩习作,我想给这样摘引现成简单注释的分层级学习提出改进建议:毕竟这样的简注翻译式阅读,只是文言诗的阅读扫盲。按照早已废弃文言诗词这百年来的教育体例一路走来,编写这样的资料,并不需要真正掌握古代诗人实际写作思路,早已轻车熟路。按照这种路数要想也学着试写绝句或律体,大多数人都难以走通。如果不善于多从古人经典的诗作中去分析揣摩他们的结构运思和腾挪联想方式,就凭着自己背过多少这点功底盲人瞎马碰运气,那恐怕很长一段写出的无非也就是格律话的堆叠罢了。
前一篇:壬寅上视第一财经股市春联稿
后一篇:记同窗学友二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