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江籍著名学者(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二)

(2012-11-19 14:13:39)
标签:

著名学者

主任

安徽

原则

地区

    杨斌,男,1962年9月生,福建省连江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顾问团成员、福建省闽江学院院长。现为厦门大学副校长。
  教育背景:
  1983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财金系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6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财金系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9年5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财金系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学术经历:
  1989年6月起任经济学讲师;1991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并同时任厦门大学财金系副主任;1993年12月起任经济学教授,1995年7月起兼任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办主任;1996年起担任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8月调任福建省闽江学院院长。现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福建省闽江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兼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顾问团成员、福建省十届人大代表、福建省国际税收学会副会长、国际财政学会(IFA)个人会员。
  先后赴英国约克大学经济系(1994-1995)、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法与税务系(2000年)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被聘为首批“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单独或作为第一作者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项。其中,1993、1999、2003年连续三次获得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收科研成果一等奖,1998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先后主持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项目14个,已完成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管理学部的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公共经济理论、税法和税收政策
  研究特色:着重从中西文化差异、经济发展状态的差异出发,验证西方公共经济学一般理论的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分析总结中国公共经济实践,发现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特有规律,探索中国公共经济学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税法制度设计、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2000年以来承担的课题: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起讫年月 备注

中国金融税收制度设计与管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4 、1 -2006 、12

纵向

最优税收制度设计与运行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2 、1 -2004 、12

纵向

最优税收理论和税制设计比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

2002 、1 -2003 、12

纵向

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

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项目

2001 、1 -2003 、12

纵向

政府收费管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0 、1 -2002 、12

纵向

国际税收制度规则和管理办法比较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998 、1 -2000 、12

纵向

完善我国的国际税收制度研究 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 1998 、1 -2000 、12 纵向
  2000年以来获奖情况:
获奖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西方模式个人所得税的不可行性和
中国式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
论文 国家税务总局第四届全国税收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三次全国群众性税收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 、1
国际税收制度规则与管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专著 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优秀成果奖 2003 、12
经济管理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 成果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
治税的效率和公平 专著 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厦门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1   2000
非对称型分税制:我国分税制的改革方向 论文 厦门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
个人所得税居民身份确定规则的比较研究 论文 厦门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
美国高等财经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
高等财经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文 厦门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
2000年以来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税收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国际税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国际税收制度规则和管理办法的比较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年7月版

  二、论文
  1、《县乡财政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公共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2、《燃油税改革新思路-汽车使用环节和保有环节税收分立》,《涉外税务》, 2003年第3期
  3、《中西文化差异与税制改革--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例》,《税务研究》, 2003年第5期
  4、《防止跨国公司避税之对策的比较研究》(上、下),《涉外税务》,2003年第6-7期
  5、《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效应和政府防避税对策研究》,《财贸经济》,2003年第7期
  6、《受控外国公司特别征税制度的比较》,《福建税务》,2003年第8期
  7、《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特殊性及其控制策略》,《中国财政》,2003年第9期
  8、《合伙企业税制及其国际税收协调规则》,《涉外税务》,2003年第9期
  9、《解决三农问题应消除非对称财政机制》,《中国财经报》,2003年第2413期
  10、《设计中国式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国财经报》,2003年第2443期
  11、《解决我省县域财政问题的对策建议》,《福建日报》,2003、7、18
  12、《新办大学要按发展的需要培养人》,《福建日报》,2003、9、10
  13、《入世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经济策略与财政方针》,《公共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14、《调整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和可比性分析方法——美国和OECD转让定价规则比较之二》(上、下),《涉外税务》,2002年第1-2期
  15、《现实文化与财税制度选择》,《涉外税务》,2002年第2期
  16、《法人居民身份确定规则的比较研究》,《江西税务公报》,2002年第3期
  17、《转让定价调整的具体方法——美国和OECD转让定价规则比较之三》,《涉外税务》,2002年第3期
  18、《OECD关于电子商务常设机构确定规则》,《税务研究》,2002年第4期
  19、《正常交易价格范围和附属调整——美国和OECD转让定价规则比较之四》,《涉外税务》,2002年第4期
  20、《美国和OECD的预约定价协议程序》,《涉外税务》,2002年第5期
  21、《后发达地区的税外收费改革和理财治税策略》,《税务研究》,2002年第5期
  22、《减轻农民负担:费改税还是税费全免》,《涉外税务》年2002年第5期
  23、《欠发达地区理财治税策略论》,《财贸经济》2002年第5期
  24、《西方模式个人所得税的不可行性和中国式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管理世界》,2002年第7期
  25、《加入世贸组织与国内税收关系的九大辨析》(上、下),《涉外税务》,2002年第10-11期
  26、《增值税的制度缺陷、管理无效性和中国式增值税的制度设计》,《财政研究》,2001年第2期
  27、《欠发达国家税外收费的治理对策研究》,《安徽税务》,2001年第3期
  28、《西方模式增值税的不可行性和中国式增值税的制度设计》,《管理世界》,2001年第3期
  29、《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需着力处理的主要关系》,《税务研究》,2001年第6期
  30、《关联企业转让定价及调整方法概述》(上、下),《涉外税务》,2001年第10-11期
  31、《电子商务的类型及其常设机构的确定》,《福建税务》,2001年第11期
  32、《受控外国公司特别征税规则比较研究》,《山东税务研究》,2001年第11期
  33、《调整转让定价的原则和可比性分析》,《涉外税务》,2001年第12期
  34、《法人居民身份确定规则的比较研究》,《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1年第21期
  35、《选择税收征管模式的原则》,《税务研究》,2000年第3期
  36、《论代理型常设机构的确定规则》(上),《涉外税务》,2000年第4期
  37、《论代理型常设机构的确定规则》(下),《涉外税务》,2000年第5期
  38、《一般类型常设机构确定规则的研究》,《税务研究》,2000年第7期
  China's VAT: Difficulties with Further Reform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ax Notes International, 19 October 2000
  39、《现行增值税制度和管理的缺陷》,《中国税务报》,2000、11、27
  40、《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制度实施的无效性及原因分析》,《中国税务报》,2000、12、2
  41、《改革增值税的难点与中国式增值税的制度设计》,《中国税务报》,2000、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