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只有少数日本人来中国东北进行过商业和贸易活动。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开埠、关税等特权,来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有所增加,但为数不多,到1902年,大连地区仅有日侨300余人,在全东北也只有日侨1000余人。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从沙皇俄国手中攫取了中国东北旅大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为推行殖民统治政策和进一步扩大侵略,儿玉源太郎、后藤新平等军国主义分子极力鼓吹向中国东北移民,并迅速设立“关东州民政署”、“关东都督府”、“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等殖民统治机构,很快在大连及满铁附属地出现移民高潮,史称“早期移民”。
关东州民政署,是日本在中国东北旅顺、大连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殖民统治机构。1905年6月,日俄战争即将结束时,日本在大连设立了“关东州民政署”,隶属于日本满洲军司令部。后隶属于在旅顺成立的“关东都督府”。关东州民政署于1919年改为大连民政署,下设庶务、财务、地方三个课。庶务课内设秘书、文书、法务等系;财务课内设主计(会计)、税务及官有财产等系;地方课内设教育、宗教、兵事、殖民各系。日本向中国东北旅大地区移民事宜就是由大连民政署具体负责的。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日俄战争后,日本为经营所攫取的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和扩大殖民侵略,根据天皇敕令,儿玉源太郎、后藤新平等80多名日本军阀、官僚、财阀,于1906年11月26日筹建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社设在日本东京,第一任总裁为后藤新平。1907年3月5日,“满铁”总社迁于大连,4月1日“满铁”正式营业。“满铁”名义上是经营铁路,实际上是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服务的特殊机关,是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移民侵略政策的先锋队。它不仅控制着南满铁路及其支线的铁路运输,而且兼营煤矿、航运、码头、仓库、炼铁、电力、煤气、森林采伐、建筑工业、粮食加工、日用品生产等80多个部门。例如“满铁”经营的大连港,不仅是日本掠夺中国东北资源的主要渠道,而且控制了东北的对外贸易。在日本统治期间,大连港出口货物主要有煤炭、大豆、豆饼、豆油、花生等,60%以上运往日本,20%运往欧洲各国,近20%运往中国其他港口;进口货物主要是钢铁、日用百货、面粉、纺织品等,70%来自日本,20%来自欧美各国,10%来自中国其他港口。再如“满铁”控制的大连日本制油工业,自日本占据旅大地区的制油业后,中国东北的油坊业的重心由营口转到大连。从1910年至1919年,榨油业占大连工业生产总量的90%,仅1919年当年从大连输出的豆油高达1.8亿公斤,豆饼1
500万片(每片20―25公斤)。“满铁”在疯狂掠夺中国东北经济资源的同时,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和组织安排日本移民,“满铁”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殖民侵略机构。
随着中国旅大地区和满铁附属地殖民统治的确立,日本移民也纷至沓来。据《满洲开发四十年史》载:1906年大连和“满铁”附属地有日本侨民16000余人。以后逐年增加,1910年为61934人,1915年为84572人,1920年为135470人,1925年为174162人,1930年为215463人。早期移居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主要居住于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他们之中,一部分是铁路职工和行政人员,一部分从事工商业、矿业、农业和水产业,还有少量的自由职业者。从1930年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日侨就业情况统计可以看出:当时从事农业的有971人,水产业的有275人,矿业1841人,工业14888人,商业17946人,交通业16279人,自由职业17632人,其他3402人,家务劳动1545人,无职业803人,随从人员139881人。
在日本移民蜂拥中国东北旅大地区的情况下,专门为日本移民服务的职业介绍所、医院、学校、图书馆也应运而生。如“满铁”于1907年创建的大连医院,占地89823平方米,建筑面积45671平方米,住院床位816张,医护人员890人,科室齐全,设备完善,主要收治对象为“满铁”职员及其家属。再如,关东厅为加强殖民地人才培养,于1922年在旅顺工学堂(1910年成立)的基础上,开办了旅顺工科大学,每年招生100人左右。据1941年统计,旅顺工科大学有预科学生320人,本科学生260人。该校毕业的学生可去日本国内任职,也可在“关东州”和伪满洲国各地任职。又如“满铁大连图书馆”,初创于1907年,称“满铁调查部图书室”,改建于1918年,称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至1945年,该馆藏书近40万册,其中不少是从中国各地掠夺来的珍本线装书,也有许多“满铁”派往东北各地的调查员所搜集的情报资料。
W020071009567419680132.jpg
W020071009567419845611.jpg
在早期移民阶段,日本殖民当局曾在金州(今大连金州区)大魏家屯进行过农业移民试验。1914年,关东都督府都督福岛安正大将派人回日本国内招募农业移民,实施“日本人移民模范村计划”。1915年3月,共有19户农家应募来金州大魏家屯入殖。因为移民多来自日本山口县的爱宕村和川下村,故命名为“爱川村”。后来爱川村移民大多数返回日本,使这次移民试验失败,但为以后的农业集团移民开了先河。
W020071009567419845028.jpg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第一任总裁、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鼓吹者和推行者——后藤新平
后藤新平(1857–1929),于1899年任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因其对满洲事务的主张与当时负责满洲事务的儿玉源太郎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张一致,在儿玉源太郎的力荐下,1906年11月就任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第一任总裁,同时兼任“关东府”顾问。
W020071009567420005086.jpg
日本设置的殖民统治机构——大连民政署
大连“民政署”,是日本设置在旅大地区的殖民统治机构。1905年5月,日俄战争即将结束,日本撤销了旅顺、金州、大连3个军管署,并于1905年6月23日设大连、旅顺和金州3个民政支署,但此时的民政署有民政之名,无民政之实。为了巩固在旅大的殖民统治,日本政府于1919年8月设立大连、旅顺、金州3个民政署,内设庶务、财务、地方3个课,在庶务课下设主计(会计)、税务及官有财产系;地方课下设教育、宗教、兵事、殖民各系。1936年5月大连民政署被废止。
W020071009567420007518.jpg
大连职业介绍所
日俄战争后,日本陆续向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移民,为安排移民就业,特成立大连职业介绍所。以后在东北其他城市推而广之。
W020071009567420003530.jpg
日本设立的横滨正金银行大连分行
早在1909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中国东北牛庄设立了分行。日俄战争仍在进行之时,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便于1904年8月在大连设立了分行。接着横滨正金银行又在旅顺、辽阳、铁岭、长春、哈尔滨等地设置了分支机构。横滨正金银行大连分行被指定代办日本在东北的国库业务。实际上,横滨正金银行大连分行在当时已执行日本中央银行的职能。
W020071009567420009319.jpg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日俄战争后,日本攫取了南满铁路(由大连经沈阳至长春)的经营权。为经营铁路和进一步扩大侵略,1906年1月26日,在东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社设在东京,简称“满铁”。1907年3月5日,总社迁于大连。4月1日,满铁正式营业。满铁不仅有庞大的组织机构,而且业务范围极其广泛——经营铁路,守备路线,开采矿山,奖励移民,建立地方警察,改良农工和搜集整理军事情报。它不但具有行政职能,而且拥有外交权利。它真正地成为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殖民开发机构。
W020071009567420002332.jpg
1907年满铁创建的大连医院
日本为适应其战略要求和满足日本居民需要,在旅大地区先后设置了一些医疗机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07年满铁创建的大连医院,该医院占地89823平方米,建筑面积45671平方米。科室齐全,设备完善,住院床位达816张,工作人员多达890人。医护、技术力量很强,成为南满地区医疗中心。主要收治对象为满铁职员及其家属。
W020071009567420005303.jpg
旅顺工科大学
为加强殖民统治人才的培养,1922年,“关东厅”在旅顺工学堂(1910年成立)的基础上开办了旅顺工科大学,旅顺工科大学每年招收“新生”100人左右(包括日本国内的考生)。据1941年7月统计,旅顺工科大学有预科学生320人,本科学生260人。旅顺工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可去日本国内任职或在“关东州”及伪满洲国各地任职。
W020071009567420158161.jpg
满铁大连图书馆
满铁大连图书馆,初创于1907年,为当时的满铁调查部图书室。1911年始建新馆。1918年1月15日定名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1922年6月19日改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从1907至1937年3月末,其藏书总量已达273024册,1937年至1945年,其藏书总数已近40万册,它是满铁的图书、情报基地,在日本殖民当局的文博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W020071009567420155551.jpg
南满铁路安奉线
为在日俄战争中运输主要军需品,日本于1904年8月擅自修建南满铁路安东县(今辽宁丹东)至奉天(今辽宁沈阳)段,窃取了在中国的筑路权并直接经营,1905年12月15日全线通车。随后,日本从中国获取了将该路改成标准铁路,继续经营15年的特权,1911年11月1日该路标准轨正式通车。为解决日本移民及货物过分集中的问题,1944年12月将其改为复线。
W020071009567420159701.jpg
大连日本制油工厂
中国东北的农业特产之一是大豆,榨油工业是东北的传统工业。日本占领旅大后,东北油坊业的中心由营口转移到大连。从1910年至1911年,榨油业占大连工业生产额的90%。1919年,从大连港输出的豆油高达1.8亿余公斤,豆饼1500万余片(每片20-25公斤)。1931年,日本在大连的油坊有6家,当年其生产豆饼产量为653.5万块,是大连制饼产量的23%。其中日清制油和三泰油坊两家被称为大连油坊界的“双珠”。它们从原料收购直到成品输出,几乎垄断了中国东北整个榨油工业。
W020071009567420156556.jpg
日占时期大连港一角
大连港不仅是日本掠夺中国东北资源的主要渠道,而且控制了中国东北的对外贸易。在日本统治大连港期间,出口货物主要有煤炭、大豆、豆饼、豆油、花生等,60%以上运往中国其他港口;进口货物主要是钢铁、日用百货、面粉、纺织品等,70%来自日本,20%来自中国其他港口。
W020071009567420153255.jpg
中国东北的豆饼在日本人的监视下装船运往日本
从1907年到1943年,日本从中国东北掠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为:大豆286.97亿公斤,豆油21.19亿公斤,豆饼26.63亿公斤。其中1929年大豆输出最高达到21.6亿公斤。
W020071009567420154331.jpg
1918年前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和满清遗老创办的大连露天市场
1918年前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为满清遗老肃亲王善耆向日本殖民当局商请一块地皮,并向日商东洋拓殖会社贷款30万日元,开办了大连露天市场。此市场分为四个区。它不仅是游乐场所,也是生活用品的小卖场所,更是东北殖民地城市商业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