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错在哪里
(2010-06-14 04:50:09)
标签:
博客blog中国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杂谈 |
当前的小学教育,实在有些让人不敢恭维。教育的模式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学校将学生围在校园、围墙之内一心读书,学生不关心围墙外的一切,严重脱离社会实际。这样的教育模式,恐怕是很难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好基的。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考核学生上,注重的是笔试,实践能力基本不考核或作辅佐考核。笔试考核中,连语文试卷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考核又怎么会有学生敢去、愿意去作求异思考?在评价学生上,品行、能力只是一个参考,考试成绩成为最为主要的“GDP”,成绩一好其他的也都可以忽略不计。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自然是老师心目中的“三好”学生。而一些有着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则往往成为异类,甚至成为有缺点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体系,又怎样去评价好、培养好一个人?总而言之,小学教育的糟糕,过早的将学生送上了一条远离世界一流人才的道路。
我们今天的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她们的成长历程需要我们大家来关注和解决。还给她们一点空间,还给她们一点时间,不要让他们成为做题的工具和老师与家长希望的“龙”与“凤”。因此,中国当前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解放小学生,否则小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会厌学,就会被考试分数压倒,不要指望着以后有什么学术人才。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注重的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应该是品行的培养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品行、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肯定是搞不好的。小学教育一旦搞不好,往往会对一个人以后接受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喊了许多年,除了代表智力因素的知识性教育得到了全面强化外,其余的德体美劳不仅没有丝毫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明显弱化的现象。 从天性来讲,孩子是最富于创造能力的,最富有想象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模式。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天性,失去了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把本来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奴性十足的孩子,一个所谓的听话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