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和一个朋友前往故宫,想去拍摄一下故宫的雄伟壮丽,可是不巧的是故宫正在大规模的修建,我们只好去拍角楼。

其实故宫中的故事太多了,我们今天就来讲述一下角楼的故事:


北京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一个角楼。
每个都是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十分的精美。北京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做燕王时候的地方,他在南京做了皇帝以后,就想迁都到北京,于是就派亲信大臣到北京建皇宫。

朱棣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建四座样子特别漂亮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命他做这个管工大臣。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不知应该怎样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所以的木匠和包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圣旨。限期三个月,一定要按期建造四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并说:“皇帝说如果盖不出就杀我的头,可在皇帝没杀我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

当心你们的小命,赶紧想办法建造。”
工头和木匠们对这个工程都没有什么把握,只好一起商讨怎样建造这个角楼。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是没有想出一个办法来,他们弄了许多的样式,都不合适要求。正赶上北京最热的时候,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又加上想不出办法大家都非常的烦闷有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市场溜达去了。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卖蝈蝈的一声声地吆喝。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

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另一个木匠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这个笼子,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看,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

他好奇地数着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一遍又一遍,很多人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
“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
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