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英雄成千,你最传奇
标签:
电影影评娱乐 |
分类: 看电影 |
道斯的英勇事迹,就是在冲绳战役的钢锯岭争夺战中,一人从战场上救下了75名美军同袍。如果事先不了解这个人,会以为他一定是作战能力异于常人,但事实是,他从没开过枪,甚至在战场上根本不带枪,这样一个另类的士兵,却成就了如此传奇的事迹,自然是令人心生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悬念,也是这个故事中最抓人的点。
影片从道斯的童年讲起,因为儿时的一次打闹中,错手用砖头重伤了兄长,从此决心远离暴力,并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一腔治病救人的热血报国心,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参军。前半段讲述的正是道斯挫折中的成长,在部队中因为拒绝用枪,而受到教官的责难、士兵的霸凌,甚至在临近开赴前线之前,还被告上了军事法庭,所有人都在阻止他上战场,最终是参加过一战的父亲帮助他如愿以偿,当然,这期间,他的阳光和开朗,以及坚韧和执着的性格,也让他收获了一份浪漫的爱情。看似有些老派传统的叙事,实则充满写实的力量,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把一个非同寻常的士兵形象塑造得立体生动,当然,“新蜘蛛侠”加菲的演出也是功不可没,他不仅赋予角色帅气可爱的外表,更是通过几个事件的串连,展示了道斯的个性,让观众很快接受了这样一个不一样的美国大兵,同时也对他如何在战场上生存下来充满疑惑,并为之揪心。
说到这里,需要说一下导演梅尔吉布森,这位澳洲制造的好莱坞硬汉巨星,无疑是“演而优则导”的典范,1995年,他就凭借自导自演《勇敢的心》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此后的几部作品虽然争议巨大,但并不妨碍他的新作备受期待,《血战钢锯岭》正是他10后再执导筒,依旧可以看到他在一战成名的导演处女作《勇敢的心》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热血,还有对于商业片的纯熟掌控,加上一些重口味美学,如果说也许会有人质疑《血战钢锯岭》的前半段拍得略为平淡,那么,他在影片后半段的发力则重新证实了自己的导演功力,宝刀不老。
电影的后半段,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讲述了美军在钢锯岭和日军展开拉锯战的过程,以及道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奇迹般拯救了75名同袍的传奇经历。梅尔吉布森从一开始就把钢锯岭之战拍成了血腥惨烈的人间炼狱,枪弹横飞,炮火轰炸,双方死伤惨重,简直就是绞肉机式的阵地战,尸体遍布战场,血肉横飞,上一次被好莱坞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是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毫不夸张地说,这次“钢锯岭”的战争场面丝毫不输给前者,甚至更加震撼,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地狱感,令人恐惧,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其中一个段落印象深刻,夜色中道斯从战壕里爬出,幻觉中凶狠的日军已经近在眼前,而天亮后日军通过地道突然铺天盖地发起冲锋的一幕,让人有种看丧尸片的感觉,观感极为惊悚。对于战争场面的呈现,《血战钢锯岭》以一种粗暴直接的方式,不间断地进行视觉轰炸,直至让观者仿佛置身地狱般的战场。
当美军撤下钢锯岭待命之后,道斯选择留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他搜寻、救助每一个美军伤员,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用绳索把他们从峭壁上从到下面的安全地带,从而得到及时的救治,手无寸铁的他,能够做到这些,原本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他随时要面对日军的枪口和刺刀,而他本来也可以随大部队撤退,但信仰让他坚持冒着死亡的危险去营救战友,“上帝啊,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带在身上的圣经和夹在其中的爱人照片,也成为最大的精神支柱。影片有个镜头是道斯脱险之后的沐浴场景,暖色光的剪影中,水从上面倾盆而下,慢镜头的画面极具宗教色彩,他完成了对自己信仰的坚守,也赢得了所有曾怀疑过他的人的尊重,更是让观众为之感动,角色最后的自带光环和随之升华的反战主题,让人有些泪目,影片结束,当主人公原型真身影像资料出现时,会发自内心地肃然起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