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镉超标别再“或由肥料带入”了
(2013-05-22 14:09:34)大米镉超标别再“或由肥料带入”了
杨于泽
最近广州市药品食品监管部门最近抽检市场上的米及其制品,发现多批次镉超标产品,产地多为湖南。广东省食安办21日深夜又公开了31批次镉超标米详情,大米产地主要是广东、湖南和江西。而湖南有关官员居然称所产大米不知镉从何来,“倾向于认为是肥料带入的”,需要农业专家解释。
有关部门自然可以停留在猜测、等待农业专家解释的状态下,不闻不问与无动于衷,天下人也拿他们没办法。但市场无情,消费者已经对湖南大米形成一种呆板印象,把它们整体上视为毒大米、镉超标大米。据媒体调查,商贩不进湖南米的货,消费者闻之即走,湖南稻米种植户已经陷入欲哭无泪的境地。
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检测结果触目惊心:我国大米镉限量是0.2毫克每公斤,而流入广东市面上的大米镉含量居然有1.12毫克每公斤的。有专家说存在一种大米镉限量的“国际标准”,据说是0.4毫克每公斤。但国际标准到底是一个平均值,是管西方国家的还是东方国家的,不清楚。中国人一日三餐食用米及其制品,镉在人体内沉积的风险非“国际”可比。更为根本的是,镉限量的国家标准是法定的,有其法律的严肃性。大面积的镉超标,意味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我们经常说“亡国灭种”,这种说法经常让人一头雾水,其实我国大面积大米镉超标的现实,才真正跟“亡国灭种”沾上了点边。
问题明摆在这里,负责任的监管部门就应该闻风而动,启动必要的监管机制。中国有8亿人口以大米为主粮,一天三餐都要吃,大米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吃饱肚子,吃得安全,是人的生存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之基础。大米安全的时候,政府大可以心安理得地忙GDP、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之类的大事。但一旦大面积大米有毒,一切增长与发展都是浮云。排除大米的安全风险,才是政府的头等大事,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大的大事了。
其实,关于国内部分地区出产大米重金属超标的研究与报道早就有了,而且信息来源权威。根据公开报道,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抽检结果显示,我国大米铅超标率28.4%,镉超标率10.3%。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团队随机采购大米检测,印证了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结论。
问题已经提出10多年了,有关部门还是不知镉从何来,还等着专家解释,这就让公众很难理解了。专家也不是无事闲人,听说大米镉超标了,就会冲到政府大楼里解释起来。政府受人民之托管理公共问题,手里掌握着应有的资源,你不知镉从何来,可以编制课题,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可能的话还可以拿出应对与治理的方案。10年过去还等着专家解释,这只能说明监管部门没有做该做的事。
如果允许公众“合理猜测”的话,一种可能性是:有关部门早就对我国国土重金属污染有一个整体评估,并有治理规划,只能立足长远慢慢来,而且以“只做不说”为原则。污染是长期积累的,治理涉及巨大的投入,自然也有一种历史的过程。这种治理思路冷静、从容、高瞻远瞩,但丝毫没有考虑公众的现实感受。那么多人每天吃着镉超标大米,谁能够淡定到像没事儿似的,放心等着有关部门从长计议。有关部门或有治理规划,但拨款了吗?项目启动了没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大米安全是天大的事。国产奶不行可以买洋品牌,鸡肉出了事改吃鱼,但如果大米镉超标,我们就真的别无选择了。这是一点基本的生活理性与社会理性,请有关部门不要再硬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