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省长当讲解员意义不止于“自娱自乐”

(2013-04-13 04:11:21)

老省长当讲解员意义不止于“自娱自乐”

杨于泽

 

    2013年春天,常去浙江省博物馆的人经常会看到,一位长者穿着比其个子小一号的大红色志愿者马甲,给大家当义务讲解员。他是浙江省前省长吕祖善。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发现世界上很多公务员退下来后会去做志愿者,做公益事业,于是选择每个月到省博宣讲浙江历史。《中国新闻周刊》称之为“自娱自乐”。

    身为前高官,甘愿做名义务讲解员,人们一般会想到高风亮节、豁达等。在公众印象中,领导退下来了,一般都要到二三线过渡一下,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而吕祖善虽然担任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但他更愿意到省博当讲解员,每月一两次,服务于学生和普通参观者。从百姓中来,回百姓中去,的确有些与众官不同。

    搞义务讲解,属于公益行为,自然有益于社会。吕祖善不是图虚名,不是装模作样,而是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钻研浙江历史,亲自撰写讲稿,一次可以讲解长达2小时。他鼓励人们了解家乡和国家的历史,建议人们多去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一名老省长的精神力量,多少会影响到听众,至少是其中一部分人。他们会因这样的老省长而重构官员形象,对社会抱持更为积极的心态。

 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层面回到官员自身,立足于其行为,审视它之于官员个体的意义和价值。说吕祖善当讲解员是“自娱自乐”,也没错,因为他自述乐在其中。官员也是人,有人的血肉之躯,服从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无所事事,会加速老年人的“折旧”。吕祖善在服务参观者的同时,使自己多了一份精神寄托,可谓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在中国当代政治语境中,高官退下来,工作生活有若干模式或选择,但迄今远未定型。分析起来,目前大致有6种情形:到协会学会之类组织兼职过渡到深居简出,到大学教书或当院长,成立公益基金会,到企业任职,回乡种田。从兼职过渡到深居简出,是一种传统模式,实际上是大多数官员的选择。其他几种情形,基本上还是“星星之火”。

 但“星星之火”正是创新,预示了高官引退方式的未来。比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海南省副省长陈苏厚选择回乡种田,至今只此两例。但在美国,高官退休办一家农场是很普遍的事。原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募建了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而在西方,很多领导人对创办公益基金会念兹在兹。浙江老省长到博物馆当义工,探索出一片引退高官“发挥余热”的新天地。

 高官虽然引退,仍然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选择如何行动,未必仅仅是私人事务,事实上它关乎中国政治文明。增加一种选择,就是对高官引退模式的一种改进。选择多了,改进就大,这意味着高官引退的传统模式消解,新模式会孕育出来,社会将会从中受益。

 有些人可能觉得,引退高官做义工,似乎还是大材小用。在法律许可下,官员办公司,或者办农场,算是做大事。但退休就是退休,官员不可能人人都去创业。另一方面,深居简出乃至与世隔绝,也不一定是好事。当义工,是做小事,无为而有为,是一种中庸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