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压减行政支出”主动不如被动

(2012-07-10 15:00:42)
标签:

支出

道德倡议

制度

外部约束

杂谈

“压减行政支出”主动不如被动
杨于泽

 

  现在都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的地方已经财税增收乏力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9日在广东省政府财税工作汇报会上称,党政机关要带头压减行政支出,过“紧日子”,坚决控制临时新增开支,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省下钱来保民生。
  这大概是国内提出压减行政支出以应对当前经济困难形势的第一例,而且是政府主动提出来的,令人感动。但所谓压减行政支出到底是一个道德倡议,还是有什么“硬指标、硬杠杠”,目前不得而知。我们只能说,政府准备奉行一个好原则,而好原则我们是从来不缺的,完全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所以相关政策的实际效果只能存疑。
  环顾世界,如果经济出现困难、政府入不敷出的局面,政府压减行政支出,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惯例”。广东省基于财税增长乏力的现实,提出带头压减行政支出过“紧日子”,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国内外制度上的差异:在有些国家,一旦财政入不敷出,政府除了压减行政支出,能够想的办法着实不多;而在我们这里,行政支出于财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拥有实际的优先权。压减行政支出是一个原则,而原则具有无比的灵活性,在现实环境中往往走向自己的反面。
  说穿了,要政府带头压减行政支出,现在需要的是制度供给,而不是政府给自己确立一个原则要求。只供给原则、不供给制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原则溃不成军的历史:我们什么时候忘记提“艰苦朴素、历行节约”之类的干部作风要求了?但我们的“三公”消费以千亿元甚至万亿元计。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满足于道德倡议,却不去从制度上规范“三公”消费,结果就是有些官员一边唱着节约的高调,一边挥霍人民的血汗钱。
  其实也不是我们没有想办法规范“三公”消费,而是规范不得其法。道德倡议是自己发出来的,规范也是自己规范自己,最终节约了没有完全由自己说了算,结果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也就是说,我们有就事论事的文件规章,却缺乏“顶层设计”,对权力实施有效制约的大题目根本还没展开。
  政府自己主动提出压减行政支出,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但其漏洞恰恰在于其纯粹的“主动性”,缺乏外在的制约因素。现在政府财税增收减速,而民生支出的增长往往是刚性的,考虑到有些政府部门行政支出的自我放纵,“压减行政支出”就的确是必要的。看一看还有那么多农村孩子连吃顿午饭都困难,那么多孩子坐牛车、三轮车上下学,再想一想某些官员“三公”消费快活赛神仙,我们就会痛切感到:“压减行政支出”不仅必要,而且绝对可能。
  现在亟需的是切实可行的制度性安排,而不是“勤俭节约”之类的原则要求。我们的官员,太容易把原则当成制度了,向官员们提个“压减行政支出”的要求,就以为“高标准严要求”、对得起人民群众了,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其实什么都不是。自己的良心被安放好了,而民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惠。所以官员们一定要注意了,你一旦提出一个好的原则,如果你是真心实意的,就要把目标、政策措施、绩效评估、奖惩细则之类想好,一并公布。
  其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也未必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恐怕是让政府在某些事务上变主动为被动。从表面上看,政府主动向善,正合道德主体身体力行之要义。但政府单方面的善,容易变成空话大话。解决这一困局的办法,第一是用法律制度规范之,第二是以民意与民意机关约束之。制度的善,比口头原则可靠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