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应隐身“全民”里享受非强制性安排
(2012-02-08 18:53:06)
标签:
政府减排倡导强制杂谈 |
政府不应隐身“全民”里享受非强制性安排
杨于泽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有“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的安排。但昨天有媒体从发改委获悉,“全民行动”只是一个倡导,不可能作强制性要求。这意味着,公车每周少开一天并非很多人原来以为的强制“限行”。
乍听起来,有关部门的解释颇有道理:本来就是倡导全民节能减排,谁有权对“全民”作出任何强制性安排?政府权力很大,权力也是有边界的,很多好事政府可予提倡,却不可动辄行政强制。
但政府把自己置于“全民”概念中,把官与民混在一起,再一视同仁地倡导“全民”节能减排,其实并不合理。“全民”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价格杠杆等进行规范与引导,却不可能直接对“全民”一古脑儿实施行政强制。但至少政府是一个例外。如果政府对自身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或者干脆是政府强制自己,则是人们翘首以盼的。
政府与民众作为道德的主体,其责任与义务是不平等的。民众践行道德,不排除舆论、先进典型的引导,但主要靠自觉,人们践行道德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道德之于政府,主要体现在宪法、法律与各种制度、惯例中,具有明确的强制性。道德伦理,是政府建立与运转的基础。如果政府行为不合乎主流道德观,就不可能赢得民众的拥护,其运转也寸步难行。道德对于政府的要求,最终必然转化为某种制度强制,直接如法律,间接如选举,使官员别无选择。
假设道德要求相同,而且都限于倡导,其在官与民身上产生的效果是很不同的。节能减排,随着能源价格飙升,它暗合公民个体的经济理性,即使限于道德倡导,人们也会乐于践行;但政府用财政供养公车,车子越豪华,官员越风光,恰恰反个体经济理性而行之。“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妇女和家庭成员步行、骑车、乘公交,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实际上民间“以步代车”常有之,虽然我们长期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公车却越配越豪华,公车数量越来越庞大,证明了道德倡导对官员的无力。
道德如果不转化为刚性约束,对于政府来说就注定是一纸虚文。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政府不应该有选择的“自由意志”。如果我们把希望寄托在道德倡导上,而忽视了强制措施,实际上就是为某些掌权者滥用权力、乱花公家的钱大开方便之门。
政府与民众同属“全民”范畴,但它不能将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更不能向普通群众看齐。官员们应当把自己与“民”区别开来,对自己多提刚性要求,并且力求可见的实效。公车按尾号限行未必行得通,但这不等于真的拿公车没办法。不管是启动公车改革,还是对公车进行其他规范,政府总之要拿出刚性措施来,证明政府以身作则了,否则就成了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