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风景的屋顶与作为市民处境的“海”
(2011-07-26 18:47:34)
标签:
屋顶海领导老百姓优先顺序杂谈 |
作为风景的屋顶与作为市民处境的“海”
杨于泽
紫峰大厦是南京市的地标性建筑,可以俯瞰南京,一位市领导在视察紫峰大厦时表示,从大厦放眼望去,一些楼宇屋顶乱糟糟,色彩也不统一,很煞风景。于是有关部门准备向市政府申请3000万至5000万元左右资金,对部分屋顶进行改造与修缮,并采用统一颜色。
花3000万至5000万元左右改造屋顶,在“小市民”看来,大概是不值得的。一位南京网友说了:“有多少人是要跑到紫峰上面看城市景观的?”就在几天前,媒体还在报道“到南京来看海”,因为暴雨,结果水淹金陵,弄得全城有“人或为鱼鳖”之忧。从实用意义上讲,政府有钱,的确就应当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若用于改造屋顶,就有点缓急不分。
但有关部门是按市领导的意思行事,市领导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小百姓站在地上,关注点就是地面的那点高度;市领导站在紫峰大厦上看南京,关心的是南京市的形象。风景如何,色彩怎样,不免带点个人审美趣味,但一定也考虑到了能够站在这种高度的其他人士的观感。这种观感肯定属于不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南京市的光辉形象。
市民与领导的看法如此悬隔,有关部门到底听谁的?在现有体制下,肯定是领导说了算。市领导仅仅表示了“希望”,并没有发布命令,但有关部门已心有灵犀,马上付诸行动。领导“希望”不仅仅是提示你怎么做,而且意味着资金,意味着一切必备“手续”迎刃而解。这是程序上的便利,但归根到底,有关负责人官帽操在市领导手中,他不能不选择乖乖听领导的话。
按理,改造屋顶与城市排水并不矛盾,城市排水能力要提高,屋顶也要改造漂亮。但两件事都涉及资金,而在现实中,政府总因百事待兴而缺钱。南京市被谑“看海”,市民意见很大,经媒体传播,肯定也影响到南京的形象。但南京市迄今尚未表态说,要花钱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缺钱大概就是主要原因。而就公共服务的优先顺序来说,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无疑应当被摆在改造屋顶前面。
最理想的办法是,统一市领导与市民的认识,甚至拉近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其他偏好。这其实并非难事,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领导讨好民众就是事实。只是在我们这里,某些领导与民众气味极不相投,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南辕北辙,花钱的习惯也大异其趣。老百姓关心自己的利益,而领导却超然于民众切身利益之外,特立独行着。
我们必须承认,领导确有可能站得高看得远,但老百姓关心自己的利益也相当合情合理。一位南京网友说:“有钱应该先把排水系统搞好,免得下大雨再淹了。”如果不怀偏见,我们就得须承认,老百姓相当务实。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财政的钱取之于民,本应用之于民。目前中国还不富裕,凡花钱就得讲个优先顺序。语云“拯民于水火”,把老百姓从“海”里捞出来,比给站在紫峰大厦上的人士造风景必要得多,也紧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