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国考察已蜕变成公费旅游的幌子

(2008-12-02 20:17:10)
标签:

评论

出国考察已蜕变成公费旅游的幌子
杨于泽

  今年上半年,江西新余、浙江温州两政府团队“出国公务考察”,各花掉公帑数十万银子,近日双双被人公布在网络上。新余市很快进行查处,并且要求“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严明外事纪律,严格出国(境)审批,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所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好像事情的发生是因为规章制度尚付阙如,至少还不完善。其实我们并不缺规章制度,自然也有“严格审批”。审查什么呢?无非谁邀请、出国目的、考察内容之类,这方面自有旅游社安排,自有自己妙笔生花,搞掂起来很容易。顺利通过“严格审批”,获得公款出国旅游的机会,直如探囊取物,甚至“无可避免”。
  现在“好事”变“坏事”,只因有人把费用清单丢在地铁里,被人拾到并上网公布,这一个小小的“技术性失误”。旅行社想必知道,如果这类失误多了,政府团队就不敢再来,自己就没了生意,没钱赚了。他们会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彻底整改。各地出国政府团队如过江之鲫,但出事只此三两个案,足见承办工作“总体上是值得信赖的”。
  新余一考察团成员说,他们“是正儿八经去的,又没有违法乱纪”。到底是公款出国旅游,还是公务出国考察,尽在官员妙笔生花中。写成“公款出国旅游”,何如写成“公务出国考察”!至于考察什么,也不过是一种“说法”,表述起来也不难。虽然出乎杜撰,但自己也可能真的信以为真,领导也深信其出国考察的必要,事情就显得“正儿八经”起来了。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官员有没有必要出国考察?近30年来,中国各方面建设蒸蒸日上,很多经验也值得外国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嘛。但我们什么时候接待过外国取经者?偶尔也会有,但更多国家在民主政治约束下,地方官员筹不到“公务出国考察”经费,也不敢瓜田李下,授人以反对和攻击口实。不出国公务考察,并不代表外国地方政府推不动他们的工作,只是“出国考察”并非必要。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考察内容,譬如温州团的““美国政府机构管理职能以及先进的行政管理经验”,新余团的“人力资源和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新型产业优秀人才培养选拔经验”,皆属公共管理知识和经验范畴,非走马观花式考察能够窥其堂奥。事实上,相关专著汗牛充栋,一手资料都是公开的,上网一查可得。如果我们真的有心借鉴,在家研究、探讨必定效果更好,根本犯不着跑到美国去。
  所谓出国审批,所据不是公共理性,而是“人情世故”。申请人也是官,也是人,有他们的“高层次需要”,批准他们出去见世面,即是送下属一个人情;不批准,就成了不近人情,甚至是不作为,必招嫌怨。所谓建章建制,所谓严格审批,说穿了只是用“公务考察”使“公款旅游”合法化。正如温州市委官员所言,“各地都有这样的考察团”,有资格的都在享受,大家心知肚明,上下高度默契。
  新余官员说,“我们是经过批准的”,让别人说去吧!由于没有来自外部的政治约束,地方官员们正在丧失他们对人民负责的道义责任感,他们的是非界限越来越模糊。让权力从内部监督自己,实行自我批评、自我纠错,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外部约束,让人民参与到地方政治过程中去,对地方官员实行民意约束和预算约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