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辆继续限行措施开始执行的第一周,今天不能开车,送走了蹦蹦跳跳的女儿,高高兴兴地走路上班。
一边走着,一边欣赏路边盛放的红的、粉的、黄的花儿,一边看着路上一辆接一辆或快或满驶过的车,一边戴着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故事会”……。每个星期车辆限行的这一天,我都用这样的方式享用让人迷醉的幸福。
我每天都这样感受着幸福,像一个永不满足的孩子;每天都这样充溢着幸福,又像一个心满意足的母亲。多少年来,无论是别人眼里孤独、不幸、失意的我,还是别人眼里幸福、张扬、顺畅的我,无论是独自一人四处流浪,还是与爱人真心相拥,每一个我在每一个时点,每一个场景,心情常常会被一点点的阳光点亮,被一丝丝石缝中冒出的小草感动,被路边一个行人坦荡的眼神化解,为朋友一个熟悉的动作、一句平淡的话语而兴奋……,点点滴滴,都成了我生命中酿制幸福的无穷源泉,于是,我几乎每一个时刻都是幸福的,都快乐无比,我又几乎每一个时刻都被我能够感受到如此幸福和如此快乐而更加幸福着。
昨天,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来电话。她是一个优秀的保险经纪人,优雅、从容、不急功近利,多年来她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一直不温不火地用她的方式希望将我发展为她的客户。可我确很顽固,一直固守着我的观念,至今仍然没有成为她的客户。于是,昨天她告诉我,其实在她心里我是她的一个挑战,她想知道作为一个并不太保守和落后的我,为什么会如此排斥保险。一时,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她的问题。不只对她,我曾经用很多理由委婉地拒绝过很多的保险从业人员,我真心地尊重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职业,诚恳地接听他们的电话,但就是没有买过一份商业保险(车险除外)。当她终于直白的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整理我的思绪。我告诉她的是我对于人生和幸福的感悟。
她曾经给我讲过很多关于风险的问题,比如我们人到中年,是家庭的支柱,一旦我们遇到风险,上是老人、下有儿女,于是大厦将倾,因此需要合适的保险;比如,教育费用越来越高,要为孩子准备足够的保险确保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比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要避免退休后生活质量不要下降,需要养老、红利兼济的保险等等。
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方面对未来不可知充满恐惧,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十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告诉我的朋友,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成为她的客户,很多技术性的原因固然有,但托词居多,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对幸福的认识,对未来的认识,特别是对生命的认识。
在我看来,对于现在的老人,常常打电话给他们,常常陪伴他们说话、散步,常常把你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常常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很重要,他们就很快乐,很满足,他们就没有太大的毛病,就会身心健康,直到生命终结;对于现在的孩子,我从来都觉得留给她更多的钱和生活保障对她并无益处,生活终究是要她自己一天天过的,教会她基本的生活能力、教会她发现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或许比留给她钱或物质的东西更有用———即使有一天我真的发生意外而不能给她相对安逸的生活,我相信这本身也是人生的财富,她就必须在没有妈妈庇护的天空下用自己的小翅膀去飞,越飞翅膀就会越结实,越有力量;而对于自己这样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来说,一方面,对生活没有苛求,所以对未来没有恐惧,对可能降临的所谓不幸也就十分坦然,另一方面,容易“灿烂”的人,就容易充满热情,容易发现机会,容易真心付出辛苦努力,所以不太苛求的生活就很容易过好,除非生命不复存在(但如果这样,一切也便结束了)。当然,我对朋友说,我这样说,并不是一切听天由命,随遇而安,无所作为,实际上,我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自己养育的孩子,当然也包括自己,是有基本的生活安排的,这不但是因为爱,它既是人伦也是义务。
所以,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我的父母,陪伴我的爱人,陪伴我的孩子,和他们一起享受安宁、幸福的感觉:愿意在每个周末手挽着年迈但依然健康的妈妈在花园里散步、聊天,感受来自别人对妈妈的羡慕和妈妈灿烂骄傲的笑容;愿意和爱人一起,或陪女儿嬉戏、追逐,或和女儿一起安静读书;愿意一大家人围坐一起,家长里短,谈天说地……
所以,在我心里,爱、信任和幸福感,早已成了我最信赖、最坚固、最骄傲的“保险”,它让我的内心安宁、平静,对每一个明天充满了美丽的憧憬和期待。这大概是我始终不接受保险的最深层的原因吧!
我电话那头的朋友沉默了。最后她说,我还会与你联系的,即使你永远都不买我的保险。
我笑了。我说,我们是朋友,只要你愿意,永远都是。
我的内心再次涌上幸福的感觉。
这个感觉,真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