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陪送不丢人不陪送更好

(2018-08-30 00:05:30)
标签:

晨雾

高考

教育

大学生

陪送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陪送不丢人 不陪送更好

 

晨雾 / 转帖


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陪送不丢人不陪送更好


作者:姚村社

 

  小鸟有了翅膀,终于可以到外面觅食了,早点放手早点成熟。更重要的是,这对子女意志的磨练和品质的塑造大有裨益。

 

------------------------------------

 

  提倡大学新生独自报到,我原本以为大多数人会认同。可是,一浏览网上的相关信息,却让人吃惊不小:认为可以陪送、应该陪送、必须陪送的声音不在少数。所言不仅有理有据,而且情感充盈、意味深长。最后,差点让笔者也迟疑起来。

 

  一张发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很多家庭来说,是18年含辛茹苦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当父母的跟在后面去新学校看看,到寝室瞧瞧,和孩子的室友及其父母打个照面,寒暄几句,本在情理之中。送孩子上学并不能证明孩子不够独立,只是因为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孩子考上大学是家中的喜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家人去送孩子上学,一起分享这分喜悦,何乐而不为?还有人甚至抛出汪国真的小诗《母亲》: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落下来。

 

  仅举此几例,说法其实还有很多。显然,其中的任何一种说法都不无道理。可以说,陪送子女入大学报到,既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也是一种情感的表露和需求。几年前有一项网络新生入学调查显示,2557名参与调查的大一新生中,68.4%的人表示家人会陪同他们一起去报到,只有24.5%的学生独自报到,7.1%的人选择与同学结伴报到。某大学迎新时,曾出现过一家15口一起送学并在宿舍留下全家福的壮观景象。

 

  不过,笔者还是想强调一下家长不去陪送的益处。不妨回味一下龙应台《目送》中的那个场景:“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即使像龙应台这样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母亲,也依然和读大学的儿子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应该说,这样的距离,既是空间的,也是心灵的。人生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离别。小鸟有了翅膀,终于可以到外面觅食了,早点放手早点成熟。更重要的是,这对子女意志的磨练和品质的塑造大有裨益。

 

  至于情感方面,无论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子女的角度看,不陪送报到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有句话说得好:酒越酿越醇,情感历久弥坚。

 

  希望家长陪送的子女当然不少,但一些子女的心声却是:都已经成年了,已经上大学了,还把我们当成宝宝,太不独立了!许多学校也曾多次呼吁让家长放手,在办理报到手续时让家长止步。

 

  也许,有人会说,锻炼子女的独立能力不一定非要通过让他们自己去大学报到的方式。是的,此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千万条途径和方法,但步入大学是子女开启离开父母荫护之后的全新生活的开篇,意义非凡,可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还是用一个网友的话作为佐证吧:“我穷人家的孩子三个都上大学,一次也没送过!(他们)在假期还要打零工来减轻父母压力。现在一个是教师,一个是一级建造师,还有一个是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

 

  子女入大学报到,家长究竟该不该陪送?陪送不仅可以,而且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更不涉及丢人之类。但笔者认为,从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方面看,从子女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长远发展看,还是不陪送为好。

 

姚村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082902

 

信息来源:2018-08-29《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8-08/29/nw.D110000zgqnb_20180829_3-0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