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2016-06-02 15:15:31)
标签:

杂谈

中国教育在线

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晨雾 / 转帖

 

     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摘要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后,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同比增加3万人。但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招生难问题依然存在,计划无法完成已成为普遍化、常态化。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大幅上升。截止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70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56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了40%,高等教育逼近普及化阶段。

目目前我国有超过半数的普通本科院校建校时间不足16年,高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存在严重的趋同化现象。以湖北为例,2015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开设了英语、法学等热门专业,仅从设置的专业角度看,各大学区别不大。另一方面,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英语、法学等专业也赫然在列。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高考试题难度下降明显,考试区分度降低,高分考生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2015年高考600以上考生共计12605人,占比率高达18.5%,创历史新高。且这已是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占比率连续第三年超过10%。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启动,已经有25个省市公布了其实施方案。对于此次的新高考方案,多数受访者比较看好新高考方案。但是新高考改革对中学与高校带来的巨大挑战,仍然任重道远。

高考公平,教育公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江苏高招计划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公平永远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地讲自己的公平,否则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信息来源:2016-06-01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6/zhaiyao.shtml

 

NO.1 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 

1-1、高考报名人数趋于平稳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1-1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导致适龄高中生减少。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数量进入一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1-2

根据近些年小学入学新生数量变化情况来看,也基本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从2004年至2014年间,小学招生数量基本维持在1700万人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延续,将为高校提供相对稳定的高考生源。最后参加高考的人数,虽然取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分流量,但已不太可能超越以往历史高峰。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1-3

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虽然山东,河南等大省生源有所回升,但江苏湖北等地仍然在继续下降,未来高考报名人数将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不大可能出现V型强力反弹,很可能像中国经济一样,出现一个L型状态。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1-4

1-2、高考计划录取率渐趋持平

伴随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不断下降,录取规模的继续增加,高考录取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3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率为76%,创历史新高。根据教育部数据,2014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率为74.33%,2015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率为74.31%,均保持较高录取水平。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2-1

从“近9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净增加人数”曲线图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全国高考计划录取人数增幅开始下降,到了2015年,全国高考计划录取人数仅增加了2万人。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2-2

1-3、各地招生难问题依然难解

截至目前(5月28日),包括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

1-3-1、北京

根据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为61222人,比2015年减少了6000多人,与2006年的12.6万人相比,则减少了一半。这已是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10年下降。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1-1

受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影响,近几年,北京的高招计划也在不断调整。6年间,北京高招计划从2008年的7.67万人,调整到了2015年的4.93万人(不含艺术类招生人数),减少35%以上。即便如此,北京也已多年未能完成高招计划。

从近6年北京本科二、三批次招生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本科二批次从2010至2013年连续4年未完成招生计划,本科三批次也有5年未完成招生计划,近4年更是连续未完成招生计划。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1-2

1-3-2、上海

相比北京,上海高考人数下降的更早。2016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为5.1万人,较2006年的11.38万人,缩减数量超过了50%。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2-1

在高考人数不断下降的同时,上海高考招生计划也相应下调,据上海市教委统计,近些年,上海市属高校计划在沪招生规模逐年减少,6年间减少招生计划数超万人。但是2015年还是未能完成在沪招生计划。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2-2

1-3-3、广东

随着广东适龄人口开始减少以及楼市限购和落户政策的收紧,广东高考报名人数在几乎保持了连续14年的增长后,2015年迎来拐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数据,2015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为75.4万多人,比2014年略有下降。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3-1

分析近年广东在校生人数趋势会发现,广东小学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开始急剧下降。由此可见,由人口输入带来的广东生源优势开始逐步消失,广东高考生源未来可能进入到一个快速下降区间。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3-2

从2013年开始,广东已是高考生源第一大省,但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招公告来看,广东已多年未能完成高招计划,这种状况已从专科蔓延至本科层次。

2012年三B批次(专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时,很多院校缺额严重,个别院校征集志愿人数甚至超过了2000人;

到了2013年二B批次(本科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后,有60余所参加征集志愿的本科院校遭遇零投档。

2014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在二B批次(本科批次)第一次录取结束时,共有1.5万多个计划没有完成。

2015年的情况更甚,在二B批次(本科批次)第一次录取结束时,共有1.7万个计划需要征集志愿。其中,个别院校的征集志愿数量多达数千个,如: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征集志愿3486个;广东东软学院征集志愿1703个;广州工商学院征集志愿3037个;广东科技学院征集志愿3650个;广东理工学院征集志愿3243个。

1-3-4、山东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5年山东共有696,198人(含春季高考)报名参加高考,这是山东高考人数自2012年跌至谷底以来连续第三年上涨。虽然高考生源在持续回升,但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未解。

2015年山东高考实际录取人数共552,824人,实际录取率达到79.41%,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但这个最低值是因为考生放弃上学机会而造成的。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4

从2012年起,山东就将专科两个批次合二为一,试图改变部分专科学校录取的困境。当年最后一次征集志愿投档时,5.6万个征集志愿,投档考生不到3000人,上百所高校出现零投档;

2013山东高考报名人数开始回升,但缺额、零投档问题依然没有解决。2013年专科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后,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发布的简报显示,作为专科批次最后一次投档完成后,文科有170所高校未投满、理科有224所高校未投满;

2014年高考,山东本科二批次第一次投档后,174所高校出现了“零投档”。有近万的招生计划数需征集志愿,经过两次征集,依然有很多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

2015年高考,从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本科二批次第一次投档表中看到,共有文科168所高校、理科180所高校未投满,其中文科79所高校、理科50所高校遭遇“零投档”。

1-3-5、河南

2015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为77.2万人,比2014年增加近5万人。这也是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连续6年下跌后的首次回升。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5-1

作为曾经全国高考录取比例最低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河南高考实际录取率持续走高。2014年河南高考实际录取率为82.18%(含对口招生专升本等),创历史新高。2015年河南高考实际录取率为81.7%。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5-2

河南也已连续5年未完成高招计划。2011年有5万多普通类招生计划未完成,2012年有6万多普通类招生计划未完成,2013年有7万普通类招生计划未完成,2014年有近7万普通类招生计划未完成,2015年有2万普通类招生计划未完成。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5-3

1-3-6、江苏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6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为36.04万人,同比减少3万余人,这也是江苏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7年下降,相比2009年减少了18万多人。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6-1

作为全国高考录取比例排名靠前的地区,近几年江苏高考录取率也在持续走高,10年里,江苏高考的录取率足足上涨了18.8%,由2006年的70.0%提高到2015年的88.8%。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6-2

为了应对生源下降,江苏也如同北京上海一样,逐渐调减招生计划,以避免0分考生上大学的尴尬。如果保持2009年的招生规模,江苏在2014年就会出现报名人数高于招生计划的情况。从2011年起,江苏高招计划连续5年下调,累计减少5.26万高招计划。即便调减,江苏也已连续2年未完成招生计划。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6-3

1-3-7、湖北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6年湖北高考报名总人数为361,478,同比减少6947人,这也是湖北高考人数连续第8年下降,相比2008年减少了16万多人。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7-1

随着高考人数的不断下降,近几年湖北高考录取率持续走高,2015年高考计划录取率达到了82.15%。

与此同时,湖北高招计划也适时做了调整,以避免招生计划逼近或者超过报名人数。从2013年起,湖北高招计划连续3年下调,累计减少2.7万个高招计划。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3-7-2

从各省市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招生计划与录取人数可以看出,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已是普遍现象。河北2015年招生计划375,113个,实际录取360,200人,14,913个招生计划未完成;河南2015年普通类招生计划524,464个,实际录取503,287人,21,177个招生计划未完成;江苏2015年招生计划35.81万个,实际录取34.9万人,9100个招生计划未完成;青海2015年招生计划39,147个,实际录取38,703人,444个招生计划未完成;北京2015年本科三批招生计划5548个,实际录取5266人,282个招生计划未完成。

1-4、生源外流现象继续加剧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1-4

据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该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2016-06-01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6/report1.shtml#baogao1-1

 

NO.2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仅11.7万人。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86.7万人,同比增长了6倍多。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3700万人,增长超过了300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2-1、高等教育逼近普及化阶段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上升。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了40%,13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92%。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2-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高于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尤其最近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出现加速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增长3%,远远高于此前10余年的1%。根据适龄人口的情况,预计在今后较短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快速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2-2、十五年间普通高校数量增长近2倍

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扩招,我国高校数量也在急剧增加。2000-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从1041所增至2561所,增长2倍多。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2-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数量约占世界高等学校总数的11%,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其中本科院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就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到了55.6%。。高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2-2-1、高校更名纠纷

在高校数量急速增加的同时,高校更名问题随之而来。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全国有167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更名。近年来,高校更名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校更名问题确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历史问题。50年代院校拆分、合并,出现了很多专科性学校。90年代后期高校开始大合并,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行业性特点突出的高校纷纷消亡,其中不乏有着悠久历史的高校,比如西安交大就合并了分属财政部与卫生部的西安医科大学与西安财经大学。但是,伴随高校大扩招,高校重现另一轮大发展,各类专科学校,甚至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大学,学院,为今天的校名纷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2-2-1

中国教育在线就“高校更名”问题进行了一次网络调查,调查发现,超八成受调查用户不支持高校频繁更名。但是高校因为发展的需要,一直存在更名的冲动与需要。

2-3、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高校发展一味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化现象。

2-3-1、高校专业设置趋同化

以湖北为例,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共有67所本科院校、321种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多所院校同时开设一个专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湖北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开设有英语专业,紧居其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7所)、视觉传达设计(54所)、环境设计(51所)、市场营销(50所)、国际经济与贸易(49所)、电子信息工程(46所)、财务管理(43所)、产品设计(43所)、法学等本科专业(42所)。仅从设置的专业角度看,各大学区别不大。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2-3-1

2-3-2、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出现“倒挂”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专业在“各地低就业率本科专业”中也多次出现,而这些专业都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毕业生规模也最大,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等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这种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倒挂”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2-3-2

 

信息来源:2016-06-01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6/report2.shtml#baogao2-1

 

NO.3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同年10月22日,经上海市政府、浙江省政府批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截至目前(5月28日),全国已有25个省份先后出台了招考改革实施方案,这也意味着此次招考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3-1、各地高考改革方案

各地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考试科目均为“3 3”模式,英语一年两考被普遍推行,逐渐实现不分批次录取是此次改革既定的方向。此外,多地还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

从执行时间来看,目前只有上海、浙江、江西、北京、山东、天津、海南7个省份是在原计划时间内启动施行新高考,有15个省份都是在2018年启动施行新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1-1

从考试科目来看,“3 3”成为了各省未来高考的新模式。“3 3”模式是指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目前,除了浙江外都采用“6选3”模式,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浙江采用“7选3”模式,除了以上6个科目外,多了一科“技术”。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1-2

从科目分值设置来看,有10个省份明确了高考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选考的3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上海、西藏有所不同,学生选考的3门科目满分70分,总分合计660分。其余10个省(自治区)尚未明确科目分值。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1-3

3-2、高校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不一致

新高考方案规定学生将自选3个科目,并以此做为高校专业选拨的条件之一。但是高校考虑到各个专业的要求,必然对选考科目提出限制。在高考改革试点区上海、浙江公布的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中发现,如果选考物理,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的覆盖率是最高的,分别为97.63%和91%,成为专业不受限制最高的科目。而如果选择政治,在上海,只有62.14%的专业不受限制;在浙江,也只有59.7%的专业不受限制。数理化在新高考中受到高校的重视非常明显。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2-1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2-2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专业的选科要求上,同一专业(类)要求的选考科目也不尽相同。如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是物理或化学,南开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是化学或生物,南京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是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如数学类专业,北京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是物理,浙江师范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是物理或化学或历史。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2-3

多数高校在各地对选考科目要求基本一致,但个别学校与当地提供选科科目范围不同,选考科目要求也不一样。如河北工业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上海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而在浙江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技术学科。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2-4

3-3、新高考改革方案调查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些选择对考生的未来、高中的教学、大学的招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了解考生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及考试科目、考试次数、报考专业等方面的选择,中国教育在线对此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从回收的32,141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多数受访者比较看好新高考方案,但不看好新高考方案的也达到了29.73%。

3-3-1、化学成学生最喜爱的科目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选择哪3门考试科目?”这个问题上,化学成为了受访者选择最多的科目,比例为51.35%;历史出人意料的排在了第二位,比例为45.95%;而在专业选择上最不受限制的物理科目只排在了第三位。

通过分析受访者选择选考科目的理由发现,大家的选择更多倾向于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该学科的考试难度。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3-1

3-3-2、多数人选择参加两次考试

除了英语之外,部分省份对高考的选考科目也允许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从调查结果来看,超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明确会参加两次考试,只有15.92 %的受访者明确只参加一次考试。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最终录取时还是会按照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大多数学生还是会两次考试都参加。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3-2

3-3-3、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依然存在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仅有20.62%的受访者有明确喜欢的大学专业,还有29.92%的受访者没有喜欢的大学专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选择专业还是处于迷茫状态。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3-3-3

3-4、三位一体招考改革受推崇

2011年,浙江开始在省属高校中尝试“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即把考生的会考成绩、高校对考生的测试成绩以及高考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数后择优录取。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8所高水平大学2016年将在浙江实行“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这一模式与日本及韩国的高考模式有类似之处,对高考区别度降低的缺陷是一个有益补充,受到高水平大学的欢迎。

 

信息来源:2016-06-01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6/report3.shtml#baogao3-1

 

NO.4 高考区分度降低女生考试优势明显

 

高考是我国大学最重要的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然而,近年来,高考试题难度下降明显,考试区分度降低,高分考生越来越多。

4-1、高考试题难度呈下降趋势

以北京为例,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15年北京高考各科平均分来看,各科平均分总体上继续呈现上升态势。如果以文理科分别统计北京历年平均分总分,更能看出这一趋势。2015年北京高考文史类各科平均分总分493.44分,比2014年高了23.81分,比2006年高了99.34分;2015年北京高考理工类各科平均分总分522.58分,比2014年高了16.86分,比2006年高了73.07分。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4-1

4-2、高分考生占比率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另一种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高分考生越来越多。从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共计12605人,占比率高达18.5%(占比率=高分考生人数/高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同时这是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占比率连续第三年超过10%,2014年的占比率13.56%,2013年的占比率15.32%。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4-2

4-3、女生高考优势愈加明显

受高考试题难度下降的影响,近年来,高分段考生中女生多于男生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女状元也越来越多。

北京市2005年到2015年,连续11年文科第一名都是女生,2005年至2008年和2014年至2015年,女生更是包揽文理科第一名。

在重庆市,2000年到2008年,连续9年的19名高考最高分得主中,仅有4名男生。

在福建省,2000年到2012年,各地市高考分数第一名的女生比例更是高达70.27%,

在江苏省,2013年各地市27名高考最高分得主中,女生16人,男生11人。高考第一名的女生不仅在文科中占多数,多达10人,在理科中,也有6人。2012年4名江苏省文理科最高分得主都是女生,公布的21名高分考生中,也有12名是女生。

不仅高分段女生越来越多,女生高考成绩高于男生的现象已越来越明显、普遍。

以江苏常熟市梅李中学为例,2008-2011年高考,女生高考上线率一直高于男生,其中,2011年两者更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且女生高考上线率有上升趋势。

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道

图4-3-1

数据来源:《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下女生高考成绩优于男生现象研究》(苏州大学卢胜蓝)

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机构与专家的支持与帮助,由于水平有限,报告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欢迎各界批评指正。

报告最后由中国教育在线顾问刘学红女士审定,在此一并致谢!

 

 

信息来源:2016-06-01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6/report4.shtml#baogao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