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长提问咨询还有可能躺着赚钱

标签:
晨雾教育高考在行-分答咨询提问 |
分类: 晨雾原创 |
考生家长提问咨询还有可能躺着赚钱
晨雾 / 文
有个偏科技类的果壳网。果壳网旗下有个聚集各类行家的手机APP平台叫“在行”。2016年5月13日“在行”旗下又推出一个基于手机微信的60秒语音回答问题的付费平台叫“在行-分答”。通过“在行”的微信公众号(ID:zaihang360)可以进入“在行-分答”。“在行-分答”提出的宣传推广理念是“躺着也赚钱”。晨雾此前就是“在行”平台的教育咨询类行家,于5月19日又应邀入驻了“在行-分答”平台(详见 《晨雾入驻“在行-分答”邀您提问》),晨雾当时的本意是增加一个与考生家长们交流的平台,对所谓的“躺着也赚钱”并不太理解,也没想理解。“玩”了几天后,发现“在行-分答”的最具闪光意义创意重点好像不在“公众提问”和“行家回答”这两个常见的咨询问答环节,而在 “1元偷听”这个环节。而所谓的“躺着也赚钱”正是在这个环节实现的。
“在行-分答”平台是基于微信的一款产品。下面是“在行-分答”的首页。
答客入驻
办学校就要请老师,搭台唱戏就要请演员。“在行-分答”首先邀请了一些名流行家入驻平台充当各行各业回答问题的的“答客”,比如晨雾在这个平台上就属于教育-高考这个类别的“答客”。“答客”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定价。所谓定价就是用不超过60秒的时间语音回答一个问题的报价。这个报价还可以随时调整。入住的答客都有一个大概的自我介绍,以便让公众识别和了解你。答客入驻“在行-分答”后就在那里“守株待兔”,等待有人来提问。
公众提问
公众在“在行-分答”可以找到已经入驻的各行各业的“专家”、“行家”和社会名流。当你遇到一个你认为还算靠谱的“行家”,你认为他能回答你的问题,而且他的报价你也能够接受的话,你就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提问费用后用简单地一段文字提问。例如上面截图中的文字就是一些提问。
按照“在行-分答”的游戏规则,提问必须在48小时内回答,如果没有回答,提问者的付款将通过原来的支付途径原款退回。因此提问者不必担心付款后得不到回答而损失费用。
比如在过去的几天中,向晨雾提问的考生家长提出的问题既有十分具体的志愿填报选择问题,也有高考政策、规定、经验等方面的各类问题。举例如下:
例1:北京女孩,理科朝阳一模573,二模592。喜欢数学物理及计算机等专业,请推荐京内及京外院校。谢谢。
例2:985、211和其他大学的差距有多大,有的非211也很好,但是选择哪个好?在选择地域、学校方面有何建议。
例3:你认为考生选择专业应基于哪几个方面考虑?
例4:好学校和好专业哪个应当优先考虑
例5:最近发生生源调控风波,生源计划跨省调控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晨雾作为入驻“在行-分答”的答客看到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回答(也可以选择不回答)。只是要注意必须掌握在不超过60秒的时间把一个问题回答完毕。这时候就能收到提问者支付的费用(每天结算一次)。
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认为,这只不过就是一个在网上花一点小钱,向专家请教问题的咨询平台。晨雾开始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是后来才慢慢发觉,“在行-分答”的核心精髓在最后这个看上去不太起眼的 “1元偷听”环节。
1元偷听
由于“在行-分答”是一个公开的平台。只要你上去了,别人提了哪些问题你就一定能看到。那么难免就有这种共鸣:这个问题我也想问呢。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只需要花1元钱,你就能“偷听”到答客专家语音回答这个问题的全部。哪怕这个问题的提问报价是几百甚至几千元,你也只需要支付1元钱。如今1元钱算个啥?买根冰棍都不够。所以只要这个提问足够吸引人,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花1元钱来“偷听”。
以前我们听说过“1分钱掰成两半花”。“在行-分答”的创意高明在于“把1元钱分成两半来用”。偷听者支付的1元“偷听费”被“在行-分答”分享给提问方和回答方各自五角。正是这微不足道的五角钱实现了所谓的“躺着也赚钱”。
躺着也挣钱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看这是一个躺着也挣钱的一个例子。看下图。
入驻“在-分答”的罗振宇是自媒体《逻辑思维》的主讲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当年在央视财经已经是比较有名的主持人了,却辞职创建个人自媒体《逻辑思维》,现在他被公认为中国自媒体的先行者。罗振宇固然是名人了。他在分答回答问题的报价是100元。有位叫老可的人在支付了100元向罗振宇提问,21小时内有420人偷听。每人1元,偷听费共420元,老可和罗振宇对半分享各得210元。这21个小时中,罗振宇挣了100+210=320元。而提问者老可刨去提问花的100元,实际上相当于并没花1分钱,反而净赚了210-100=110元。“在行-分答”平台挣的什么钱?回答者或提问者从“在行-分答”平台挣的钱要被扣除10%的费用。这样各方的实际收益情况如下:
各方净收益:
回答者罗振宇:(100+210)× 90% = 288元
提问者老可:210 ×90% - 100 = 89元
在行-分答:(100 + 210 + 210 )× 90% = 32元
这并没完。有意思的在后面,这个问答还会继续在平台上看到,只要这个题目足够吸引人,只要这个回答者在公众的信誉中被认为靠谱,就会继续有人“偷听”。那么提问者和回答者就继续“躺着也挣钱”。我们暂且假设“偷听”的人越来越多,比如上述罗振宇回答的问题偷听者达到10000人(网络时代这并非不可能,目前“在行-分答”单个提问回答偷听最高纪录已经超过12000人),
各方净收益:
回答者罗振宇:(100+5000)× 90% = 4590元
提问者老可:5000 ×90% - 100 = 4490元
在行-分答:(100 + 5000 + 5000)× 90% = 1010元
可见如果“偷听”足够多,提问者赚的钱就会越来越接近回答者。
怎样提问才容易躺着也挣钱
如果你看懂了“在行-分答”上面的创意思路,就知道在提问者、回答者、偷听者三方中,只有提问者和回答者才能实现躺着也赚钱。做一名回答者躺着赚钱应当还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门槛,多为社会名流、专家、行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当然也不是高不可攀)。但是作为一名提问者则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会提问题,就有可能躺着也赚钱。而大量的偷听者是你赚钱的买单人。只要你的提问有足够多的偷听者,提问者与回答者所赚的钱就将相差无几。
虽说每一位偷听者(买单人)获取一次信息只需要支付1元钱。但是在当今我们这个信息社会,每天大量的免费信息向公众推送,这么一项付费信息(哪怕只需要支付1元钱)要想推送给公众,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你的提问一定能满足一定公众群体的需求,而且回答问题的专家必须靠谱。这样你的提问所引出的专家回答才能吸引足够的公众去偷听,你才能躺着也赚钱。
根据晨雾在“在行-分答”的观察,提问者要想躺着赚钱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选择向最合适的回答者提问
当然在某一个领域内社会知名度高或者专业度高的回答者是首选。这样你的的问题所引出的回答才容易受到公众的关注并被公众认为可信靠谱。公众才会愿意花1元钱去偷听。据说目前入驻“在行-分答”的行家中,1.单个问题偷听最高纪录,2.对提问报价最高,3.个人收益最高三项桂冠都落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自称网红、投资人和哲学家的王思聪。目前他的单个问题偷听人数达到12263人。对提问报价已经从最初的3000元提高到4999元。总共回答了25个问题,创造个人收益11.49万元。如下截图。
2.选择受众最广的内容提问
上面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名人效应。很可能随便提个什么问题都很火。毕竟不是每一个专家都能这样。下面我们就从晨雾入驻“在行-分答”后所回答的高考志愿问题开始研究。这是相对冷门的严肃问题。同时晨雾只是一个做公益多年的普通人,不是什么明星。我们分析一下普通的行家回答严肃问题的时候,什么样的问题关注多,什么样的问题关注少。一周左右的时间,晨雾在 “在行-分答”平台大约一周的时间共回答了51个问题,收益359.10元。提问报价从最初的5元开始,目前是9元。
偷听人数最多的问题是:985、211和其他大学的差距有多大,有的非211也很好,但是选择哪个好?在选择地域、学校方面有何建议。
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有40人偷听,当时提问者花了5元提问,获得收听收益18元(已扣除给“在行-分答”提取的10%)。相当于提问者提问获取高考志愿咨询答案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还赚了13元。(如下截图)
- 你认为考生选择专业应基于哪几个方面考虑?
- 最近发生生源调控风波,生源计划跨省调控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 如何在高一考虑大学专业?我想早点做好准备,但是不知道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各个专业区别,理科生。
- 好学校和好专业哪个应当优先考虑
- 目前高考自主招生的总体比例是多少?未来可能扩大吗?
- 高考电脑阅卷,怎样答题才能多得分数?减少这方面不必要的丢分?
- 对高考失利,你建议复读还是将就?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学校混日子,对于学校和专业,哪一个更重要。
我们总结一下偷听比较多的提问大都是属于考生和家长们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无论谁提出,都会有其他考生和家长也想听听。因此家长要想通过提问不仅解决自己的疑问,也同时“躺着挣钱”,就要选择这类共性问题提问。
偷听最少,到目前位置偷听记录还保持为0的有如下问题:
- 西城一模、二模都是630。请问想上材料科学、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可以报哪些学校。
- 文女模分在一本线上10分左右,想报一本线上或者北京警察学院涉外警务,是否提前批报警校后面一批报了也没用?
我们同样也注意到,这类问题都是对某一位具体考生的专一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问题除了提问者自己,其他人不会有什么兴趣。比如上面第二个问题,只有一本线上10分的想报警察学院的女生关注。更多的考生家长看到一般也不会有欲望去偷听,虽然只花1元钱,但是要耽误考生和家长宝贵的时间。这样专一性的问题对这位家长来说也许是十分有意义的。他可能认为花5元钱咨询专门针对自家孩子做一次咨询是值得的。根本不考虑什么“躺着挣钱”。把自己孩子高考志愿填报提问圆满解决比什么都强。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存在与其他家长共性的问题,也存在自己的个性专一问题。知道了上述情况,就可以自己去评判选择如何提问。
3.选择合适的价位提问题。
我们知道,已经入驻“在行-分答”的行家来自不同领域,社会知名度或者专业度也不同。向他们提问的报价也不同。从几元、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目前看10元以下的属于比较低的。4999元是目前最高的。
公众提问不仅要看专家行家的社会知名度高或者专业度,其回答的可信度如何,更要看向专家提问的报价值不值?也就是提问索答的性价比值不值。如果要提的问题就是自己迫切想要解决的,可是专家报出天价来,你再评估一下你提问后是否有足够多的他人偷听让你回收偷听费“回本”。如果不能回本,你就未必值得要提问。特别是打算以“躺着赚钱”为目的的,对于高价专家,首先就要评估能否回本的问题。要是本都回不来你又怎样谈得上躺着赚钱?
如果报价比价低,比如还不到10元。你就不妨可以先试一把,看看专家回答问题是否专业,是否靠谱,是否真能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不靠谱,吃亏上当就一回。凡是不把公众当回事,糊弄公众的专家,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都不会长久的。如果回答问题靠谱,以后就可以继续提问,不仅解决自己问题,还可以进一步考虑“躺着挣钱”的问题。
顺便说一下晨雾入驻“在行-分答”的价位政策。晨雾在高考志愿领域已经从事了10年的义务公益工作。入驻“在行-分答”是确实觉得这个平台不错,这是一种与考生和家长们交流的好工具,所以才入驻。同时也意味着晨雾“有偿服务”的开始。虽然价位较低接近公益。开始尝试的时候报价5元,目前调整到9元。价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晨雾的业余时间是否能够应对得了家长们的咨询。如果在高考咨询旺季咨询量太大,就只好适当上调价格。另外价位也在一定意义上表示了社会的认可程度不易过低。建议有些不愿意提问的家长可以去1元偷听。晨雾对“在行-分答”最看重的,也是本文所用笔墨最多的是它的偷听功能。这就相当于解决了众多家长只花1元就能咨询的难题。
最后的说明:
本文是纯属晨雾入驻“在行-分答”后的一些真实体会,不要误认为是“在行-分答”的广告。当然本文在实际效果上肯定也起到了至少是广告软文的作用。同时也是在再次告诉家长们:晨雾已经入驻“在行-分答”,欢迎大家前来提问或者偷听。不知道如何使用“在行-分答”的请参阅晨雾的指导性文章《晨雾入驻“在行-分答”邀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