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第一 清华北大未入前五

标签:
教育高考就业考研北邮 |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
75所名校本科生就业大PK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北邮第一
晨雾 / 转帖
□本刊记者 朱士娟
2015年11月7日,山东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秋季)在该校体育馆举行,近万名学生参会。记者黄中明摄
在中国,绝大多数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期望自己的儿女考入名校,将来能借名校“出身”找份好工作。而现实中,名校学生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做了怎样的选择?近日,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记者梳理发现,75所名校总体就业率(包含就业和升学)首次全部超过90%。在选择就业还是升学上,统计发现,与往年相比,有更多本科生选择了后者,其中清华“最学霸”,该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有81.3%选择继续深造,北大紧随其后,有79.52%的本科生选择继续升学。
9成多名校生有业可就
尽管普遍认为201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对于这些出身名校的毕业生来说,有“业”可就还真不是难事。记者梳理75所部属高校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这些学校总体就业率(包括就业和升学)均达到90%以上,这也是自有公开数据以来,75所部属高校就业率首次全部突破90%。
不过,学校之间的差距仍很明显。记者统计发现,75所直属高校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为北京邮电大学,达到99.34%,排名第二的是中国药科大学,达到99.21%;排名第三的是东南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95%。而让人意外的是,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名校却未跻身前五,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2%,97.61%,97.05%和96.9%。排名垫底的仍为地理区位不占优势的兰州大学,其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7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32%,不过,与往年相比,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首次突破了90%。
而备受省内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山大、海大和石油大(华东)这3所省属高校,与北京、上海的名校相比要略逊一筹。这3所高校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5.41%、95.08%和95.05%;本科 毕 业 生 就 业 率 分 别 为94.32%、94.35和95.61%,与总体就业率排名正好相反。
半数名校本科生毕业去读研
根据教育部统计口径,高校就业率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统计数据,不仅仅包括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创业等不同就业形式的数据,也包括升学数据。不过,每所高校除了公布总体就业率外,也进行了学生就业及升学等去向分析。
从75所部属高校公布的数据看,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的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有上升趋势。其中,“最学霸”的非清华莫属,该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113人,继续深造的有2326人,占本科毕业总人数的81.3%,其中在国内深造的有1530人,国外深造的有796人;北大紧随其后,该校79.52%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另外,复旦65.9%的本科生继续升学,上海交大61.38%的本科生继续升学。相比本科生,研究生选择继续升学的很少,9成左右毕业生直接就业。
而即使是就业率相对较低的兰州大学,其升学比例也占很大比例。根据该校公布的数据,该校2015年40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中,继续深造的占40.16%。与国内升学相比,国外留学占比较小,且有回落迹象。例如,清华2014届毕业生出国深造比例为16.5%,2015届则降为16.3%;上海交大2014届毕业生出国深造比例为12%,2015届则降为10%左右。
入行金融、信息技术的居多
从学生签约单位行业看,金融业、信息技术软件业、公共社会组织、教育和科研技术等行业都备受学生青睐。其中金融业都是很多名校毕业生的首选,例如,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北大有26.50%的学生入行金融业,清华则有19.1%,复旦则为20.92%。有趣的是,北大和清华学子的就业去向行业前五名竟一模一样,分别为金融业、信息技术软件业、公共社会组织、教育和科研技术,只是顺序略有不同。而山大毕业生签约较多的行业是信息技术软件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公共社会组织、金融业等。
从签约就业单位性质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去国企。签约国企比例中,北大为33.61%、清华39.4%、复旦20.84%、上海交大22.33%。省内3所部属高校山大、海大和石油大(华东)毕业生签约国企比例分别为24.66%、22.99%和37.09%。从就业地区看,北上广仍很热门,不过,对于山东学生而言,留在省内就业的居多。例如,海大2015届研究生毕业生中,7成留在省内就业,2成选择京津沪粤地区,该校本科毕业生中有半数以上留在省内工作,近3成选择了京津沪粤或其他东部城市。
信息来源:2016-01-12 《济南时报》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60112/1520213.shtml